10校推「16周新制」都是公立大学 私校团体曝原因:与学费无关
▲对于没有私校推动16周制,教育部表示尊重大学自主。(图/记者许敏溶摄)
记者许敏溶/台北报导
为与国际接轨,114学年将有10所国立大学推动一学期16周,却不见私校,外界认为和私校收取高额学杂费有关。私校协进会理事长何明果反驳,跟收费多寡无关,主要是各校状况不同,有的课程需要比较长的实习时间,也要符合教学理念与特质。教育部表示,尊重各校自主决定,更动周数需符合规定。
为与国际各大学接轨,由台大、台师大、台科大组成的台大系统,首先推动「一学期16周」。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113学年共有台大、台师大、台科大、清华大学、阳明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台北大学等7校实施一学期16周,而包括政大、中央、台艺大等校,则预计在114学年推动。
上述推动10所大学,全部都是国立大学,对于私校意愿参与,私校家长、学生与教育团体都曾提到,若缩短学期时间,私校学杂费这么高,应该将缩减两周的费用退还给学生。
对此,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何明果指出,私校一学期要采取16周或18周,跟收学杂费的多寡无关,「不会有这个考量」,外界想太多。他说,国立大学希望与国际接轨,所以改为16周,但各校状况不同,部分学校需要比较长的实习时间,也要符合各校的教学理念与特质,所以应该由各校自主决定,外界不宜过多解读。
教育部则表示,尊重各大学自主决定是否推动一学期16周。但根据目前大学法施行细则第23条规定,大学学分计算,原则以授课满18小时为一学分,大学若因应办学特色或发展目标,有调整每学期授课周数需求,因学期周数调整涉及学生学习权益及教师教学规划等重要事项,应该办理校内沟通咨询会议,纳入学则修正并经校务会议通过,确保校内多元意见交流及落实民主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