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國人健康平均餘命72.43歲 較前一年少活10.4個月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长黄高彬说,为避免流行病来袭时的生命流失,应做好到早期发现、尽速治疗、接种疫苗三件事。示意图。本报资料照片
卫福部最新公布,111年国人「健康平均余命」为72.43岁,较110年73.30岁,国人少活约10.4个月,此创下自90年统计至今,减少最多岁数的年份。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长黄高彬说,111年正值新冠病毒变异株Omicron流行,并爆发社区疫情,造成许多罹患慢性病等共病患者合并染疫死亡,为避免流行病来袭时的生命流失,应做好到早期发现、尽速治疗、接种疫苗三件事。
卫福部「健康平均余命」定义,为身体健康不需依赖他人的平均期望存活年数,由疾病、功能障碍及死亡的存活曲线,分别计算各年龄别健康生命的存活率,与未罹患慢性疾病状况下的平均余命。
卫福部最新统计,111年国人「健康平均余命」为72.43岁,相较前一年、110年少活约10.4个月,其中男性健康平均余命为69.92岁,较前一年70.90岁,少活约11.8个月;女性为75.07岁,较前一年75.79岁,少活约8.64个月。
黄高彬说,111年正值变异株Omicron流行,造成许多罹患共病患者染疫死亡,若要避免流行病来袭时,减少生命的流失,必须做好三件事。首先,应随时监控慢性疾病共病者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染疫应尽速送医治疗;其次,治疗时,应尽速使用抗病毒药物,降低患者体内病毒量;第三,高风险族群应接种新冠疫苗,降低感染后引发重症及死亡风险。
至于国内目前新冠疫情情况?卫福部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表示,国内感染新冠病毒确诊者,每周约新增1至2万名个案,疫情平缓,确诊者未出现明显增加趋势,而其中约15%、3000多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但目前抗病毒药物库存约还有一年,民众不需担心。
曾淑慧指出,依「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临床处置指引」定义,染疫重症风险因子包括年龄≧65岁、癌症、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压)、慢性肺疾(间质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压、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结核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与免疫性肝炎)。
或是失能(注意力不足及过动症、脑性麻痹、先天性缺陷、发展或学习障碍、脊髓损伤)、精神疾病(情绪障碍、思觉失调症)、失智症、吸烟(或已戒烟者)、BMI≧30(或12-17岁儿童青少年 BMI 超过同龄第95百分位)、怀孕(或产后6周内)、影响免疫功能之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实体器官或血液干细胞移植、使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吸烟(或已戒烟者)若同时具有任一其他风险因子,当民众染疫后,就符合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条件,医师应开立药物救治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