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徐志摩去世,金庸去吃席,称赞:徐家真是大户人家

1931年,徐志摩坠机身亡。查家只派了7岁的金庸作为代表去参加葬礼。虽然是葬礼,但当天金庸却体验到了皇帝吃饭的感觉。事后, 他对徐家大家称赞:“真的是大户人家!”金庸的武侠小说写的可谓是一绝,但里面总是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表哥,仿佛这个身份天生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恶人,而一切的缘由,就不得不提金庸现实生活中的亲表哥徐志摩了。徐志摩长金庸二十多岁,按理说,这么大的年龄差距,现实中就不会有那么熟络了,更何况金庸还对这个表哥抱有极大的偏见。而一切都要从金庸小的时候不服管教,以及一场葬礼上的一顿饭说起。金庸小时候很受父母宠爱,但出于望子成龙的期待,父母对金庸的要求自然很高。但金庸毕竟是个小孩子,他也会犯错,但惨的是,父母经常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和犯错的金庸作比较。而恰好经常与金庸作比较的人正是金庸的表哥徐志摩。家里人让一个小孩去跟一位成年人比,在金庸看来,自然是不可理喻。也正因如此,金庸打小就对“表哥”这个称谓深恶痛绝。但毕竟自己年纪还小,一些观念和看法都挺幼稚,如果徐志摩活到金庸长大后成为小伙子了,可能金庸对“表哥”的存在就不会那么的具有偏见了。偏偏就发生了一件偶然的空难,让表哥徐志摩悲惨死亡,徐志摩的年龄也就永远的停留在了34岁。而这就是关于那一顿饭的故事了。由于徐志摩是查家的娘家侄儿(金庸本名查良镛,笔名为金庸),姑姑姑父不便于前去给小辈吊唁,而且徐家财力雄厚,查家想在这个关键时刻把握好一个度,于是便派才七岁的金庸前去“撑场面”。金庸那时刚懂事没多久,但毕竟血缘关系摆在那儿,金庸一去徐家吊唁,便得到了徐家的一致款待。又由于徐家家底实在雄厚,给徐志摩葬礼办的很是豪华,连带着金庸也见识了什么叫做大户人家。当时,金庸被徐家仆人单独领到一处桌子上吃饭,饭桌上摆满了各种肉食美味,而且仆人们还一左一右在一旁伺候着这位查家公子哥,乃至于金庸不会喝酒,仅为了表示客气抿了一小口,仆人们都恭恭敬敬的把美酒给金庸满上,弄得金庸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而这次经历,给了金庸一个奢华的印象,让他对表哥一家都十分关注。本来印象中并不深刻的表哥,却因为这顿饭,让那时的金庸记住了这么一个人。可是,越了解这个人,金庸越觉得自己的表格实在不是一个好的榜样。徐志摩风流成性,不仅结婚后为了陆小曼与发妻离婚,然后还毫不掩饰的爱着林徽因,虽然那份爱永远是流于表面,但徐志摩连死亡都是因为要去参加一场有关林徽因的演讲会。最终,徐志摩不知是不是上天要惩罚他,给这位风流成性的才子安排了最炸裂的死法,当天徐志摩乘坐的飞机由于大雾撞上大山,机组乘客无论是谁都死于这场空难。金庸在得知表哥原来是这样的人之后,夹杂着少年时期就被家里比来比去的糟糕印象,徐志摩的表格形象便彻底在金庸的心中崩塌。最浅显的地方就能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面看出来,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的云中鹤,那就是徐志摩曾经的笔名,而小说里面的云中鹤可是《天龙八部》一书中的“四大恶人”中最穷凶极恶的淫贼。其他的“表哥”形象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也是极为差劲儿,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的慕容复、《连城诀》里面的汪啸风,乃至《倚天屠龙记》里面的卫壁(朱九真的表哥),都是一律的反面形象。有人评论说,不吃这顿饭,就写不出云中鹤;小时候不被这么来来回回的比较,就写不出这么多“表哥”。参考信息:澎湃新闻---金庸为啥讨厌表哥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