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国科考队担心考察北极受阻,挪威:中国66年前已签过条约
1991年,中国政府计划派遣科考队去北极进行考察活动。
但是当时的北极陆地,已经被俄罗斯和美国等大国占领。
如果想要去从事科研工作,就必须要向这两个国家其中一方提出申请,得到同意后我们才可以上岸考察。
可即便如此,到时候我方的各项考察工作也会在对方监视之下进行。
稍有不慎,还可能面对“驱逐出境”的结果。
就在我国科考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挪威贝尔根大学向中国科考队抛出了橄榄枝。
这所大学盛情邀请了我国著名探险家高登义去当地参加学术活动。
在活动期间,高登义就收到了一本名叫《北极之南》的书。
这本书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斯瓦尔巴条约的内容,高登义翻看了签约国家的名单,竟然发现上面写着中国,他瞬间欣喜若狂,急忙核实此事。
往事最终被揭开,这项条约是在1925年时签订的。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分身乏术,便被中国遗忘了整整66年。
时至今日,竟在北极勘探一事上发挥了奇效,这顿时让各国羡慕不已。
那么,不仅有人好奇,当时的中国已经自顾不暇,为什么还要去签订这份条约?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外声明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一项会不会也在其中?
而让科考队心心念念的顿巴斯之行,对国家又有怎样的意义?
北极风光
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条约下的北极之地。
一.世界各国对斯瓦尔巴群岛的发掘和争夺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科考条件的完善,人类开始对地球进行探索。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可是直到今天,人们对这个家园都有着许多的不了解,尤其是对于一些无人区,藏着许多令人期待的惊喜和秘密。
因此从17世纪开始,人类就对这些未知的领域展开了探索,这其中也包含令人向往的南极和北极。
早在12世纪的时候,有一个挪威人偶然间发现了北极有一个小岛,但是这座群岛地处北冰洋,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并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
因此直到1596年,荷兰的航海探险家威廉·巴伦支给这个小岛取名为“斯瓦尔巴”,意思是“寒冷的海岸”,岛上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罕见的生物学研究资源。
而这样一座稀有的小岛是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
斯瓦尔巴特群岛上空的日全食
刚开始的时候,只有荷兰和英国发现在这座斯瓦尔巴群岛可以更好地捕鲸,在他们从这里因捕鲸顺利发了一笔横财之后,其他西方国家的捕鲸船接踵而至,于是斯瓦尔巴群岛就成为了开放的西方国家的捕鲸场所。
为了自己国家的捕鲸事业不受到影响,各个国家很快在海岸上划分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此来避免相互之间发生冲突。
随着人们都来这里捕鲸,捕鲸行业开始不景气,而这座小岛也失去了经济价值,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世界上“隐姓埋名”。
直到多年以后,小岛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渐渐被人们发掘,于是各国又重新掀起了新一轮的斯瓦尔巴群岛争夺战。
后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陆续发现了这座特别的岛屿。
这些国家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后,派出了优秀的科研团队进入这座小岛上进行科考工作,甚至连一些商人都登上这座岛从事一些活动。
久而久之,各个国家之间难免会由于利益分配的问题而发生或大或小的摩擦。
随着矛盾的加深,甚至有一些国家的人民在这里毫不顾忌地大打出手。
斯瓦尔巴群岛
二.《斯瓦尔巴条约》的签订
为了更好地治理这个无人小岛,也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里的资源,当时世界上的几个大国就开始商讨这座小岛的归属权,其中包括了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
争的人多了,自然就需要合约来保障各个国家的权利,1920年,他们共同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条约规定这座小岛属于挪威所有,但是签署这个条约的国家其居民不需要凭借签证就可以进入小岛,他们可以在这里从事科研工作,而且享有永久的居住权。
签订斯瓦尔巴条约的几个国家很快就进入小岛展开了心心念念的科研工作。
看到其他国家都走在了科技道路的前沿,中国自然是不甘落后的,我们太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有多么惨烈。
新中国成立之后,稳扎稳打,逐步进行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发展,直到1991年,中国派遣科考队试图去北极进行考察活动。
但是由于当时北极的陆地已经被俄罗斯和美国等大国占领,如果想要去从事科研工作就必须要向这两个国家其中一方提出申请,得到同意后我们才可以考察。
国家科考队拍摄的北极奇观
三.高登义发现中国也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国科考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挪威贝尔根大学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
这所大学盛情邀请了我国著名探险家高登义去当地参加学术活动,而在活动期间,高登义收到了一本名叫《北极之南》的书。
这本书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斯瓦尔巴条约的内容,高登义翻看了签约国家的名单,发现其中竟然写着中国,他瞬间欣喜若狂,事后就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上级。
北极风光
中国政府名正言顺地向国际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中国终于加入了挪威、苏联、和冰岛组成的科学考察队伍。
时隔多年,中国和斯瓦尔巴得以再续前缘,北极也向中国敞开了大门。
不久之后,中国科考队就到了北极进行科考,甚至还在北极建立起了我国的科研考察队,这对中国的科研发展无疑是一次大的进步。
事实上,这项条约在1925年的时候签订的,偏偏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根本分身乏术,于是就将去北极勘探的事情搁置了。
银装素裹的北极
斯瓦尔巴条约第一次签订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觊觎岛上丰富的资源,于是在1925年,斯瓦尔巴条约又进行了重新签订,而中国就是在此次被迫加入的。
中国当时已经自顾不暇,为什么还要去签订这份条约呢?
因为中国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但是签订斯瓦尔巴条约的18个国家里,只有日本是亚洲国家,其他基本都是欧洲国家。
这就让这份条约在亚洲地区失去了约束力,但是斯瓦尔巴条约毕竟是一个国际条约,具有强大的公信力,于是当时的法国政府就要求北洋政府派出代表去巴黎签订这份斯瓦尔巴条约。
北洋政府其实是不愿意签署的,他们认为这也不过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当时法国的态度十分强硬,北洋政府由于受到法国的强制胁迫,无奈之下只能签署了这份在当时看来并没有什么意义的条约。
因此,中国就这样加入了51个条约国的行列。
北洋政府庆祝一战胜利大阅兵
但实际上,这无疑也是对中国的一种嘲讽,经历了鸦片战争,其他国家都认为中国对他们已经无法构成任何威胁了,所以假意安抚情绪,这才让中国加入到了这项条约之中。
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是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勘探北极的,所以签署这个斯瓦尔巴条约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真实的用处。
可当时的北洋政府在法国人面前相当于“弱势群体”,被逼无奈之下,他们也只能忍气吞声地签订了这个条约。
当时的北洋政府可能并不会想到签订这个条约后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影响,反而还怕人们觉得中国软弱可欺,所以他们那时候悄悄地签了之后并没有对外宣布。
在那时的北洋政府眼中,签定这样的条约就是一种耻辱,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项条约在若干年后却为中国科研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转机。
北极上的科考队
其实在这个条约签订之前,苏联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个小岛,毕竟岛上有大量的稀缺资源,因此苏联的态度十分积极,其想了许多办法想要将斯瓦尔巴群岛争取到自己的手中。
在当时,许多国家对岛上的煤矿资源都垂涎三尺,正是为了避免国家之间因为这个小岛的归属权和开发权而大动干戈,所以才拟定了这个条约。
中国签署了这项条约,就意味着我国认可挪威拥有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也享有对北极的直接勘探的权利,而挪威则需要努力维持这一地域的自然地貌和军备废除状态。
可能许多人都对斯瓦尔巴群岛不是很熟悉,事实上它现在是挪威的一个海外群岛。
其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因此岛上的景象也十分漂亮,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以及清新的空气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我国每年都会有许多居民到这里来旅游。
斯瓦尔巴条约
斯瓦尔巴条约规定斯瓦尔巴群岛“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于是该地区成为了北极地区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非军事区,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出入,在不违反挪威法律的前提条件下自由从事科考、正当的生产和相应的商业活动。
当时,前苏联就已经在该地区开展了矿产开采以及狩猎等活动,还在这里建起了飞机场,甚至还会有航班在本土与朗伊尔城之间定期来往。
虽然在条约签订后的许多年,我国都忙着攘外安内,在其他国家兴致勃勃地对北极展开勘探时,我国却在战乱中几乎将这项条约遗忘了,但是,好在这份条约在1991年得以重见天日。
在1999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中国雪龙号曾经三次进入北极科考站,不仅采集了大量的科考数据,还在极地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此外,2004年,我国还在北极建立起了中国黄河科考站,这是全球第八个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的北极科考站,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无比开心、自豪。
斯瓦尔巴群岛上迷人的夜景
显而易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日积月累,我国的两极勘探和科考能力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再也不是曾经那些强国口中所说的“对两极认知一片空白”的弱小国家了。
有人不禁疑惑,《斯瓦尔巴条约》签署于近代,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曾宣称对于此前签订的许多条约都不予承认,那为什么时隔多年这个斯瓦尔巴条约仍然还能奏效呢?
事实上,对于新中国来说,我们对于曾经签署过的不平等条约态度是拒绝的,而对于这些昔日的平等条约还是比较认可的,这并不是中国投机取巧、耍无赖。
在近代史上,我国受尽屈辱,虽然是自身的落后导致的,但也不可否认,在这期间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和牺牲。
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科考站
据相关记载,当年一战结束之后,我国前前后后派出多达30万的劳工前往欧洲战场支持建设,这期间就有5万劳工因此身死异乡,而中国作为一个一战中的战胜国家,德国还要将山东特权转交给厚颜无耻的日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依然没有主动打破世界和平,而是以适当的手段保护自身利益与主权。
《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时间就在此之后,法国强制“邀请”中国参加,一是为了安抚北洋政府,二便是为了拉拢盟友来对抗强大的英美,说白了,就是想让中国成为他们对抗英国和美国的马前卒。
不管法国是出于什么目的,在今天看来这项条约对中国而言一定是利大于弊的,正因为有这个条约,中国才可以在斯瓦尔巴群岛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
斯瓦尔巴条约的特殊环境
作为缔约国之一,我国就是斯瓦尔巴群岛财富的拥有者之一,我们可以进行合理勘探,也可以在这里从事商业活动,再不用看别国脸色。
可是历史经验不止一次告诉我们,发展的同时也会造成破坏,过度的开发必然会打破自然的平衡,正是因为这样,对于环境的保护才显得尤为重要。
南北极地不仅有大量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各国发展的需求,还因为其极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土质资源,所以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一旦研究有所突破,很有可能改善甚至是彻底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治理,因此,对于极地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斯瓦尔巴群岛上的动物
四.保护斯瓦尔巴群岛
来往斯瓦尔巴的游客必须要遵守这里的每一条禁令,不准乱丢垃圾,不准伤害这里的动物,不准采摘花草……对于寒冷的极地来说,任何一种生物都是极其罕见的品种,而它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依然可以存活下来,说明这些顽强的生命更加值得尊重。
挪威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了多个公园和保护区,一直致力于保护这里的动物和植物,全岛将近60%的面积都受到了重视和保护。
即便是在非保护区,想要狩猎也有季节和动物品种的限制。
由于挪威对小岛上的自然环境保护得很好,岛上的生物才得以快速繁衍,据统计,斯瓦尔巴群岛上已经发现了多达164种植物、4种哺乳动物和160多种鸟。
漫步在自然美的朗伊尔城,我们几乎经常可以看到几只温顺的驯鹿在慢慢悠悠地觅食。
中国科考队到北极考察
世界各国在北极的科考站都聚集在新奥勒松地区,当中国科考队来这里考察的时候,两只可爱的北极狐就一直在队员的住地附近活动,它们丝毫不怕人类伤害它们,动物们如此信任人类的心理状态是很少见的,可见斯瓦尔巴群岛上人们对动物的保护给足了它们安全感。
挪威当局除了十分注重对动物的保护,对地表的保护也丝毫没有懈怠。
在朗伊尔宾,机动车不能离开规定的行车路线;在新奥勒松,行人走路都必须规规矩矩,不能随意走动,以免伤害到植被;不仅如此,在这座荒凉而辽阔的小岛上,是不允许乱扔垃圾的。
有一次,高登义教授来这里进行科学考察,临走的时候想要带走一朵已经枯萎的雪绒花留作纪念,挪威的科学家却不允许,虽然花朵已经枯萎了,但是对于寒冷的斯瓦尔巴来说也是极其珍贵的。
科学家高登义
斯瓦尔巴群岛在地球上的位置非常特殊,这里在整个北极地区中都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
群岛和周围的海域非常容易通往高纬度地区,因此这里就相当于是一个中转站,这使得斯瓦尔巴群岛不仅吸引了各国的科考队员,还吸引了无数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里既是北极的科考基地,也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
斯瓦尔巴群岛充满了原始的美感,但同时这里的自然也是十分脆弱的,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小心翼翼,生怕破坏了这里珍稀的一草一木,在小岛的“旅游指南”上有这样一句话:记住,你只是一个客人,请不要在北极地区乱丢垃圾!
岛上的人们都竭尽全力地去保护这些“冰原王者”,即使是在小镇上偶遇北极熊,人们也绝不会去轻易地伤害它们,对于珍贵的北极熊,挪威政府还特意颁布了相关法律,如果遇到这种比较凶猛的动物,要主动躲开,除了在自卫的情况下是不允许开枪伤害它们的,而北极熊也是整个北极地区的“形象大使”。
可爱的北极熊
五.中国的强大才是我国在两极科考占领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正是因为《斯瓦尔巴条约》的签订和发现,黄河站才得以成功建立。
其实,中国能够在科考这一领域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自身的强大。
当年,我国正是通过南极长城站才证明了自身强大的实力,在国际上,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赢得别国的尊重,才会拥有话语权。
之前,当中国还在为怎么才能吃饱发愁时,世界上的各个强国就已经开始对地球的两端虎视眈眈。
1952年12月,有12个国家率先抵达南极,为了减少矛盾,合力对南极地区展开勘探,这12个国家共同签订了《南极协定》。
与《斯瓦尔巴条约》相似,这看似公平的协定,其背后却充满了几个发达国家的私心,他们担心吃相太难看,碍于颜面无法公然霸占南极的一些资源,只能出此下策。
南极的土地是插满了其他国家的旗帜
1983年9月,《南极协定》第十二次协商国会议召开,中国也收到了邀请函,我们自然是也想为南极的保护和发展出一份力,所以欣然参加,可事情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落后的中国遭受了无尽的屈辱。
在会议现场,各个国家都被划分成了协约国和缔约国两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只有协约国才具有执行权力,缔约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决策权,而中国就被划分到了缔约国的行列。
在之后表决的时候,中国甚至直接被请出了会议室,对此,协约国的解释是:中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几乎是零基础,对南极也没有了解和贡献,这样的国家就不需要发表意见了。
由于此次受辱,中国代表团成员郭昆曾说一定要在南极建立起属于中国的科考站。
1984年11月,我国第一批南极科考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从上海出发了,到了次年2月20日,我国就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科考站——长城站,如此快的速度,如此高的效率,彻底震惊了世界其他国家。
在此之后,我国还建立了中山站、昆仑站等科考站,中国科考队员不仅登上了“不可接近之极”,还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其他那些所谓的强国不得不相信,此时的中国再也不是羸弱的“东亚病夫”,其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是在自身强大了之后,才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尊重,因此,1991的时候,《斯瓦尔巴条约》才派上了用场,正所谓科技强国,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他国家才不敢不尊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