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惠中寺未来与希望讲座 听蒋勋诉说《金刚经》衣钵的故事

佛光山中区总住持觉居法师(左)献花给蒋勋(右),感谢他接受邀约,担任讲师。(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受到疫情影响,睽违两年,众所期盼的佛光山惠中寺「未来与希望」讲座终于回归实体举办。首场5月28日由重磅讲师,集诗人、作家、画家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美学家蒋勋登场,在讲座「变」的主题中,分享2021年三级警戒期间,居于台东乡间,探寻本心及为疫情祈福的历程,并以对佛法、生命更深的体悟,安慰有缘众生,在瘟疫流行的混乱之中,能不惊不怖不畏。

2022年佛光山惠中寺「未来与希望」讲座,首场安排美学家蒋勋进行演讲。(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2021年5月16日,政府宣布进入三级警戒后,蒋勋在池上乡万安村龙仔尾一处老旧农舍独处三个月,抄诵《金刚经》、绘画、回向。回首这段人生当中值得怀念的时光,身处大自然,重新以另一角度看世界,他在纵谷里的晨雾暮云演绎中,实实在在了解水、云、雨是因果,是循环,从云朵的瞬息万变,体悟到人无需执着,「时间」也不只是人的概念,院子里的莲雾、芒果、龙眼,流浪猫,乃至大地万物,都有自己的步调。进而创作了〈纵谷秋晴〉这幅画,纪录陪伴他的海岸山脉及溪水平原。

蒋勋分享2021年三级警戒期间,居于台东乡间,探寻本心及为疫情祈福的历程,并以对佛法、生命更深的体悟,安慰有缘众生,在瘟疫流行的混乱之中,能不惊不怖不畏。(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疫情的紧张,导致人们惊慌失措、谩骂攻击,让蒋勋想起了泰国清迈、寮国龙坡邦、缅甸帕敢,清晨僧侣列队托钵乞食清净祥和的画面,也联想到《金刚经》开头『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由此画了另一幅〈还至本处〉,画中一年轻一老两位僧侣,象征的其实是同一人历经岁月的变化,显示人随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仍要持平常心安住当下。

蒋勋表示,衣与钵就是穿衣吃饭,是生命的本质。讲经说法之前着衣持钵,是佛陀留给人世间的第一个功课,隐喻不远离人群,与众生结缘,更是放下傲慢,察觉及破除我执的具体行动。而「还至本处」则直指本心,回到「生命的原点」。历经生命中的艰辛、困扰与惊慌时,可以透过金刚经的「还至本处」,学习将自己带回简单的初心,将心定住。

对哲学与生命有诸多探讨的《金刚经》,是许多人度过艰难时刻的依靠。蒋勋与《金刚经》结缘,是父亲临终前,奔赴加拿大的10小时航程中,诵持父亲所送的经本,读到「不惊不怖不畏」时,感受到莫大的安定力量,支撑第一次面临死亡功课的他,并赞叹非汉人的鸠罗摩什能将经文翻译得这么精准,尤其是「还至本处」的甚深寓意,更引领他阅读《维摩诘经》等其他优美的经典。基于感念及好奇,蒋勋展开对于鸠罗摩什的研究,透过史书记载及亲身走访新疆,带领听众走入时光隧道,认识鸠摩罗什精彩的一生及舍卫城的地理位置。

「孤独是和自己在一起。」当多数人因隔离感到恐慌不安时,蒋勋感谢三级警戒,让他有机会独处,与不断变化的自己对话,领悟生命的本质,并重新思索《金刚经》开头被他忽略的一段话。三个月独居时的绘画创作于台东、台中、台北、台南巡回展出,他许下衷心的祈愿,6月12日展出结束时,疫情也已然平息。

佛光山中区总住持觉居法师(左)致赠讲座纪念光碟予蒋勋(右)。(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一连29场的「未来与希望」持续至6月25日,今年首次开放Zoom会议室,以服务无法在惠中寺YouTube频道及脸书粉丝页观看的听众,首场讲座吸引来自马来西亚、里斯本等地的听众进入会议室,一起汲取当代名师所感所悟的人生智慧,及所传达的正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