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境内资产如何配?政策接续出台稳定预期,资产配置可保持动态再平衡
近期境内外经济金融热点事件频出,全球大类资产涨跌不一。国内市场方面,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地后,市场信心呈现企稳回升态势。A股扭转了前期极度悲观的预期,市场活跃度明显上升。在稳增长政策加力、市场风险偏好边际回升的情况下,债市多空因素交织,波动幅度有所增大。2024即将过去,2025境内资产配置如何展望?
回顾:A股“绝地反击”,债市反复走强
2024年上半年,国内股市表现整体偏弱,和海外股市走势出现较大分化,也创下中外股市涨跌幅差值的历史纪录。A股尽管一季度实现过“V”型反转,但二季度冲高回落,市场预期持续低迷。
三季度末,随着“9.24”政策大礼包和“9.26”重要会议的召开,市场悲观预期彻底扭转,权益市场再次迎来“V”型反转,国内股市主要股指全部实现由跌转涨。创业板、科创板的表现优于主板市场。同时,港股市场的走势和A股的同步性在提高。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投资策略团队主管林永康回顾,三季度港股率先开始反弹,南下资金继续加仓港股,尤其美联储降息之后,香港随之降息,港股对利率的弹性较大,叠加外资再平衡回流港股市场,港股成为三季度全球股市中表现最好的市场。四季度到现在,市场进入到震荡整固的阶段。
相较而言,2024年国内债市“体验感”相对较好,尤其上半年债券收益率下行趋势顺畅。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投资类产品团队主管万洁认为,回顾来看,年内债市反复走强,而且与往年债牛有比较大差异的是,长端和超长端品种受到的关注明显增加。
“整体看,今年债市能够在高位延续上涨,首先是因为国内经济修复仍在进行中,社会需求整体不足,通胀低位运行,基本面对债市较为友好;其次则是资金面宽松预期较强;第三,投资者风险偏好弱,在‘资产荒’格局未得到明显改善背景下,理财、保险等配债需求稳中有升。多重利好下,国内债市显示出牛顶的韧劲。”万洁表示。
变化:增量政策落地下信心企稳
在美联储9月18日降息落地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也陆续释放一系列重磅政策。特别是资本市场政策方面,创设“证券、基金与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结构性工具。
林永康认为,相关政策的推出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和金融治理的框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系列的措施推出以后,一举扭转了前期极度悲观的预期,市场应声而涨。交投活跃,市场成交量显著放大。特别是10月8日,市场成交3.48万亿。虽然之后成交量有所回落,但市场活跃度明显上升。”林永康表示。
林永康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看好四方面的投资机会。首先是政策支持的行业,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第二个是低估值板块,随着市场情绪的改善和政策的支持,这些低估值股票可能会迎来价值重估的机会。第三个是高股息板块,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这将会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并为股市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分红稳定、业绩良好的蓝筹股形成利好。第四个是科技创新板块。
但投资者在捕捉机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潜在风险。“我觉得首先是市场波动性增加,虽然政策支持带来了正面影响,但市场的快速上涨可能会增加未来的波动性,特别是在短期内涨幅过快的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回调。第二个是政策执行落地的进度,以及效果,可能也会影响市场的预期和投资者的信心。”林永康表示。
在债市方面,万洁谈到,进入四季度,在货币政策包的基础上,财政政策接力,地产和地方债政策陆续出台,表明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增长诉求更强。同时在逆周期调节上,政策间的协同性也在增强,近期财政部与央行就国债买卖建立了联合工作组,为后续宏观政策同向发力奠定了基础,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平抑市场波动都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对于债市而言,稳增长政策加力,市场风险偏好边际回升,相对前期比较极致的顺风环境,多空因素交织,会带来一些投资扰动,债市波动幅度有所增大,但从债券投资的角度而言,也无需过度担心,从资金面和基本面来看,债市韧性较强,后续的市场演绎仍需要观察政策的效果。”万洁表示。
展望:保持战术层面上的灵活性
在政策不断加力的背景下,该如何展望2025年的市场机遇,投资者应当如何做好资产配置?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接下来A股市场有望在政策加力、经济基本面转好的背景下,迎来政策效果显现和情绪提升后的‘戴维斯双击’。”林永康表示。
林永康具体给出了五点理由。首先,是经济刺激政策还会陆续出台,财政加力稳增长也是值得期待。第二个是在刺激政策发力之后,可以预见四季度经济止跌企稳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大概率事件。第三个是经济企稳回升也将带来上市公司的盈利的回升,形成戴维斯双击。第四个是从全球维度来看,中国资产明显被低估,随着全球资金的再平衡需要,外资回流A股是大势所趋。第五个是国内投资者储蓄搬家进入股市也“方兴未艾”。
林永康建议,投资者应当逐步从熊市思维中走出来,树立牛市思维。对于在资产配置中权益配比较低的投资者应当基于长期投资考量和资产配置原则逢低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并且尽可能减少波段操作,以持有为主。相对保守的投资者也可以尝试可转债和“固收+”产品,循序渐进。在市场震荡期间指数增强和量化产品更有性价比,投资者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分批、分散配置。
具体在建立大类资产配置体系方面,林永康建议投资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平滑单一资产带来的风险。其次,投资者可以保持战术层面上的灵活性,关注基本面和各类资产的表现,并根据市场变化阶段性地进行战术调整和资产的动态再平衡。
在债券方面,万洁表示,从生息的资产特性和牛长熊短的历史表现看,债券更适合作为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下长期的一个标配,可以根据市场的不同,对债券资产投资的比例和品种有所区分。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作出决策需自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