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减碳目标落后国际 学者批:缺乏公德心与责任感
国发会在2022年12月28日提出2030年减碳目标为23%至25%,较现行的20%较高,但仍远落后于世界各国目标。(报系资料照)
国发会上周公布2030年减碳目标为23%至25%,相较IEA或IPCC建议大幅落后,中研院经济所兼任研究员萧代基批评,国发会提出的2030年目标与国际相差甚远,台湾已是高所得国家,不能因为总排放占全球0.56%或企图仰赖未知科技就降低2030年目标,如果只想搭便车就是缺乏公德心与责任感的作为。
国发会在2022年12月28日提出2030年减碳目标为23%至25%,较现行的20%较高,但仍远落后于世界各国目标。
萧代基说,国发会规划12项关键战略,但尚未看到净零的整体目标中得以解决气候灾难与碳债问题的愿景,甚至民众无从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就难以积极参与净零与减碳行动;他也提及,目前政府仅规划征收碳费,尚无碳税,但受到碳费用途与收入的限制,费率可预期会低到缺乏减排诱因,更难接轨国际。
针对减碳目标落后,萧代基表示,台湾不应该因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比例小,或等待未来研发出减碳科技,就认为可以慢慢做,且目前关键战略中缺乏完整的技术评估报告,以进一步了解各个不同技术的减碳与除碳潜能、单位成本、技术成熟度等。
国立成功大学交通管理科学系助理教授郑祖睿则认为,低碳运输相关的被拆分为运具电动化与净零绿生活两项战略,其中推动净零绿生活低碳运输,需要专业的整合与跨部门协作,至于电动运具的目标则较国际上低10%至20%,明显不够积极。
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张世杰教授指出,农委会规划2040年的自然碳汇增汇目标1000万吨,缺乏充分的科学估算以及实际的规划来达成,应要启动第五次的森林资源调查,盘点当前实际的状况,才能有更精确且符合现况的趋势估算。
张世杰也提醒,森林成长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并不是一开始植树就能有碳吸存的效果。农委会规划的2040年新增1000万公吨碳汇量的目标,距今日只剩17年的时间,对于森林而言仅是一个新森林的开始阶段。
国立台湾大学气候变迁与永续发展国际学位学程兼任助理教授赵家纬指出,目前台湾订立的2023年净零目标并不符合转型的需求,且也需要检讨当前减量目标、背后的科学证据,而台湾规划氢能的具体目标提到氢氨混烧,但其实此种方式成本较高,减碳效果有限,还有空气污染的疑虑,都应该再讨论。
至于国发会规划碳封存(CCS)技术将在2030年前封存400万吨,但赵家纬说,简报仅看到400万吨数字,并无看到规划细节,CCS到商业化还有如环境副作用、成本降低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