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C|宫颈癌发病率年轻化趋势凸显,如何有效预防这一女性高发肿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实习生 肖立群 北京报道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据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在上升,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我国宫颈癌2022年新发病例约15万,死亡人数约5.6万。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99.7%的宫颈癌检出与HPV有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毕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控的癌症。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HPV持续感染及相关宫颈病变,是宫颈癌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国获准使用的疫苗接种对象是9-45岁女性,接种时间越早保护效果越好。HPV疫苗最好在首次性行为之前接种效果最佳,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性为HPV疫苗的首要接种人群,有性生活的女性接种了HPV疫苗仍然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癌症的三级预防措施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接种HPV疫苗联合宫颈癌筛查是实现我国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的重要武器。建议适龄女性可根据疫苗可及性、防癌效果和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并尽早接种HPV疫苗,成年女性同时定期做好宫颈癌筛查,实现全面预防保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

宫颈癌发病率仍持续上升

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据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在上升,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5-44岁的发病人数在逐年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我国宫颈癌2022年新发病例约15万,死亡人数约5.6万。

2020年11月,WHO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并提出2030年实现“90-70-90”阶段性目标: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全程接种HPV疫苗;70%的女性在35和45岁之前分别接受一次高质量的宫颈癌筛查;90%的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确诊患者得到规范治疗和管理。

目前,宫颈癌防治情况不容乐观,仍需多方共同参与,加强公众对宫颈癌疾病防治的科学认知,提升公众对疾病预防的意识。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宫颈癌2022年粗发病率为21.8/10万,距离实现《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中提出的发病率低于4/10万的目标尚有差距。

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99.7%的宫颈癌检出与HPV有关。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超过了200种,根据致癌性的不同,HPV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 HPV16和 HPV18是致癌性更高的两种高危型别,在我国,84.5%的宫颈鳞癌病例与HPV16、 HPV18持续感染有关。有正常性行为的女性一生中感染至少一种型别HPV机率达 80%。据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女性高危型HPV感染存在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15~24 岁,第二个高峰期是 40岁以上。

接种HPV疫苗是宫颈癌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旨在通过预防HPV持续感染,阻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目前,我国获准使用的HPV疫苗接种对象为9-45岁女性。

“HPV疫苗最好在首次性行为之前接种效果最佳,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性为HPV疫苗的首要接种人群。有性生活的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仍然有效,越早接种保护效果越好。”毕蕙表示。

我国高度重视妇女宫颈癌防治相关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颁布的《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明确指出,到2030年持续推进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

在诸多公开场合,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倡导,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进行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即一级预防是病因学预防,即通过接种HPV疫苗等方式来减少HPV感染,二级预防是通过筛查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处理,三级预防是对已确诊的宫颈癌进行治疗。

大众需选择合适的HPV疫苗

通过HPV疫苗免疫接种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望给无数女性和家庭带来利益。由于HPV疫苗的接种和高质量的筛查,宫颈癌有望成为人类第一个可以全面消除的恶性肿瘤。

那么,公众该如何选择合适的HPV疫苗?根据公开信息,HPV疫苗目前有2价、4价和9价,2价和4价对宫颈癌而言主要覆盖两型:HPV16、HPV18。在中国,约84.5%的宫颈鳞癌由高危型HPV16型和18型引起。因此,对于疫苗的选择,接种2价和4价HPV疫苗已经能够预防大多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此前,在9价HPV疫苗难预约的情况下,尽管2价和4价HPV疫苗相对较容易获取,许多人仍纠结于价数,持续等待导致错过最佳接种时间。对此,毕蕙表示:“接种HPV疫苗主要的目的是预防宫颈癌,HPV疫苗的选择不应以价数为单一评判标准,要关注疫苗对于宫颈癌的整体防癌效果。”

HPV疫苗的主要成分是抗原和佐剂,两者共同决定HPV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从而影响疫苗的整体防癌效果。葛兰素史克中国前疫苗医学部负责人唐海文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应用创新佐剂系统的疫苗(如进口二价HPV疫苗)有助于激发机体产生更强更广泛的免疫应答,从而维持高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具有良好的防癌效果。

“在疫苗需求量激增的情况下,佐剂的应用尤其突显,它作为免疫增强剂可以减少疫苗中抗原的使用量,从而能生产更多剂量的疫苗并提供给更多人,改善中国以及全球疫苗供应,守护更多女性免于宫颈癌的威胁。”唐海文说。

有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临床工作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宫颈癌、癌前病变都是单一型别的病毒感染,多重型别的病毒感染有,但不是最常见的,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是感染了某一种HPV病毒亚型。可能在某个阶段也会出现多重的感染,未来还会再清除。此外,进行治疗的人群,约80%的人也会出现病毒转移。而对于有过癌前病变的人如果打了疫苗,实际上未来再复发的风险要低于没有打疫苗的人。

“即便接种了疫苗也不是100%就能够预防宫颈癌,由于临床熟知的高危型HPV病毒有13种,疫苗也不能完全的覆盖,所以还要加强宫颈癌筛查以及规范化诊治。”上述临床专家说。

对此,毕蕙也介绍,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早发现早预防的癌症,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HPV持续感染及相关宫颈病变。青少年女性是接种HPV疫苗的首要人群,成年女性除了接种疫苗外,还需重视宫颈癌筛查。

“预防+早筛”需两手抓

宫颈癌筛查是宫颈癌二级预防措施,旨在对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宫颈癌筛查通常按照“三阶梯筛查”程序进行,首先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检测),若结果出现异常,则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或可疑者,进一步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有性生活的女性即使接种了 HPV 疫苗,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才能更好地预防宫颈癌。乔友林表示,推荐成年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另外,在筛查层面,WHO发布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指出,建议一般女性从30岁起进行HPV-DNA检测,每5-10年定期筛查一次,具体的筛查频率,可以由专科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确定。

“我国正积极推进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试点工作,建议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可尽早启动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同时加强宫颈癌筛查工作,助力早日实现全国范围内消除宫颈癌的承诺。” 乔友林表示,除了科学宣传HPV疫苗接种知识、提升疫苗接种率之外,应建立完善的宫颈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体系,提高筛查覆盖率和质量,并加强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为妇女提供方便、可及、高质量的筛查服务。

“此外,需要加强对筛查结果的解读和随访,及时发现并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此外,对已经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应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防止病情恶化,促进疾病康复。”乔友林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