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余名东城社工在行动
1月24日,除夕。他们第一次上岗。2月29日,30又7天。他们始终坚守,从未缺席,每天300余个电话,上百次的“敲门行动”,1个多月,31万户居民,784个小区,6轮“地毯式”排查……3500余名东城社工,是防疫战线上的“逆行者”,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以行动践行初心与使命。
“我们每天都固定时间,一般是上午10点-11点,下午4点-5点之间,集中来送。”陈思微,这个“94年”的姑娘,是“跑腿小分队”的首席“跑腿侠”,“每天平均送菜20份左右吧。再多了就得用三轮车拉。”
在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四块玉社区有这样一群由社工、在职党员、志愿者组成的“跑腿侠”,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送菜、送生活物品的上门服务。
“我们先是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定向帮居民买菜。”四块玉社区书记张婧告诉记者,群建起来了,菜站也对接好了,送菜成了新的问题。“我在我们的社工群、在职党员群、青年志愿者群发起倡议,说我们需要志愿者,然后就有人来报名了。”张婧说,最开始“跑腿小分队”里的“跑腿侠”只有5位社工,“现在规模扩大了,有20人了。”
“居民在微信群里提前一天发送需求。我们提前预订,菜站按需进货。菜到了以后,‘跑腿侠’们帮忙送到楼门或者小区门口。”张婧说,从菜店走到居民家里,送菜的社工、志愿者们有时要走2-3公里,要走一万多步。
防控“夫妻档”
一大早,东城区崇外街道都市馨园社工李彦博就准时站在社区门口值班,对居民微笑相迎,耐心解释。而李彦博的妻子,国瑞城中区社工徐硕菲此刻也同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分别负责同一个街道不同社区居民的联系、排查、值班等工作。
“从春节到现在,我们俩人基本都没休息过。”徐硕菲的脸颊被口罩包裹着,露出来的脸颊边被寒风吹的泛红,“很多同事都跟我们一样,一直坚守在一线。”
东城区不少社区都有像他们这样的“双一线家庭”坚守在岗位上。比如安定门街道宝钞南、北锣鼓巷社区的张洋、董然,还有天坛街道的社工夫妻贾利平、刘磊。他们说:“我们既是夫妻也是战友,大家携手,定能共克时艰!”
制作三色出入卡
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严密防控,实行了社区全封闭管理。社区制作了粉、橙、白三类出入卡,粉色老住户出入证、橙色出租房出入证和白色临时一次使用出入证。社区书记杨立新解释说,“对恢复上班的居民,单位提供复工证明,再发粉色上班出入证。白色的临时出入证,给临时回家给父母做饭、送菜的居民亲属提供了便利。”
杨立新和年轻的工作者们一起,每天用脚丈量着辖区的每一寸土地,拉着消毒车上下午在社区消杀,夜间带队检查辖区单位的集体宿舍。(记者 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