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女吃雞蛋糕突感胃痛 檢查竟罹患高惡性度大腸癌
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院长陈自谅(左)、高医附医院长暨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师王照元(中)、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主治医师梁逸歆(右)共同呼吁健保给付专属BRAF基因突变的双标靶药物。记者沈能元/摄影
大肠直肠癌是「安静」的癌症,病人诊断时常已是第三、第四期。38岁洪小姐是位年轻妈妈,3年前吃了一块鸡蛋糕后,剧烈胃痛并持续便秘、腹胀,但始终找不出原因,经传统开腹手术,发现大肠右侧有一肿瘤,确诊为大肠癌第三期,再经检查发现,竟是高恶性度的BRAF基因突变,她在两年半内历经两次复发,甚至切除子宫与卵巢。
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院长陈自谅表示,大肠癌初期症状不明显,且症状随着发生位置略有不同。若发生在左侧(远端大肠)容易出现肠阻塞、排便改变习惯、血便等;但若发生在右侧(近端大肠),因为粪便尚水分较多,且大肠管径较宽,症状更容易被轻忽。根据临床观察,患者发生症状后才就医,确诊时往往已属第三期、甚至是第四期。
肿瘤侵犯深度、淋巴转移程度、是否发生远端器官转移会影响大肠直肠癌的分期。陈自谅说,第一期至第三期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骨干,并视情况加入化疗,降低复发风险;第四期患者因癌细胞已远端转移至其他器官,以化疗与标靶治疗等全身性治疗为主。
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主治医师梁逸歆指出,大肠直肠癌个案中,BRAF突变约占5至8%,不仅造成疾病恶化快速、容易腹膜转移,还有很高的抗药性、容易复发,因过去却没有专属的标靶药物可以使用,患者第一线治疗后7个月就可能恶化,平均存活时间仅13个月,相较于无基因突变的患者有高达37.1个月,存活时间整整缩短两年。
高医附医院长暨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师王照元说,自2005年首款大肠直肠癌的标靶药物问世以来,近20年没有专属标靶药物,可治疗高恶性度的BRAF基因突变。近年,终于有专属的双标靶药物,高达75%患者治疗后,有效控制疾病进程,肿瘤缩小或完全消失的机会也从2%激增至19%。若医疗团队取得共识,有机会接续手术,提升长期控制疾病甚至治愈的机会。
梁逸歆表示,BRAF突变的转移性大肠直肠癌专属双标靶药物,让近两成患者跨过了争取长期稳定控制疾病的门槛。此外,患者存活时间增加了75%、死亡风险也降低39%,反转从恶化到离世不足半年的困境。
「无论如何我要坚强,我不只要续命,我要彻底康复,我要好起来,陪女儿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洪小姐说,经过12次化疗后,因是罹患BRAF基因突变的大肠癌,半年后仍复发,并再经历18次化疗后,癌细胞还是转移至卵巢,必须切除子宫与卵巢,确诊时女儿才3岁,必须保护女儿长大,不能轻言放弃。所幸,在自费使用双标靶药物半年后,电脑断层已不见癌细胞踪影,仅在腹腔镜检查时,发现肠膜上残留的少量癌细胞,现在为了陪伴女儿长大,目前正以治愈为目标,持续治疗中。
王照元指出,BRAF基因突变患者迫切需要突破性的治疗抢时间救命,但健保尚未开放给付专属BRAF的双标靶药物,治疗的经济负担较大,对于许多患者而言,新的治疗选择无疑是一道曙光,但自费用药的经济负担却又残忍将其熄灭;就算咬牙自费治疗,也容易「因病而贫」。
以洪小姐为例,在使用双标靶药物后肿瘤明显缩小,尽管身体状况渐入佳境,生活品质却因自费用药受到冲击,3年来已自费2百多万元,未来也可能因为经济因素需要停药。盼政府看见病友的心声与需求,让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也能在健保的支持下,获得更适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