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0压倒性通过!中国被迫被列入发达国家,取消国际优惠待遇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大进步。
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经济增速得到了显著提升,一度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这一系列的经济高增长,被外界视为“中国奇迹”,也让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因素,无非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这其中,以外贸为主导的出口产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当下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占有比重超过了22%,而依附其生产生活的从业者数量也超过了1.8亿人。
在中国的外贸来往中,美国属于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美两国在2022年的贸易额更是高达6900亿美元,相当于同年中国外贸总额的十分之一。
但前段时间,美国国会众议院却以415比0的票数,通过了一项匪夷所思的决议。
即承认中国是“发达国家”,并以此取消中国以往在对美贸易中享受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这对于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来说,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
那么,美国的这项决议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1、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转变
先来看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概念是什么。
所谓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实际上是“最惠国待遇”的一种延伸。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缔约国)为另一个国家提供最惠国待遇,那么另一个国家就是“受惠国”。
受惠国在缔约国境内的贸易、关税和航行活动将会享受优惠和豁免,甚至是与缔约国公民同等的待遇。
这对于受惠国来说,意味着其商品可以更便利的在缔约国境内流通,与缔约国进行贸易也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消费能力最强的国家。
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构建的北美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将自己的商品输入美国市场盈利。
但在冷战期间,美国一度将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其贸易体系外,只向欧洲国家、日本等同一阵营的国家提供最惠国待遇。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达成了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协定。
自此从1980年开始,中美两国的贸易得到了发展。
但因为最惠国待遇具有时效性,中国的受惠国待遇每年都需要受美国国会的审查,依然具有不稳定性。
因此,经过艰难的谈判,美国国会在2000年通过了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决议,并在次年由时任总统克林顿进行了签字确认。
在达成了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协议后,中国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每年都被审核,而是可以近乎永久、没有期限的享受这种资格。
中国商品进入美国也变得更为便利,中国沿海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外贸也得到了发展机遇,极大的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发展。
而在与美国的外贸中,中国主要进口的是农产品、中高端机械、汽车及零件以及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则以钢铁、组装机电、纺织品和日用品为主。
中国商品本身就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再加上受惠国待遇的加持,很快就让美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中国制造”的商品。
而在贸易活动中得到的美元则让中国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美元外汇储备,提升了中国对抗经济风险的能力。
不仅如此,当时在获得美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待遇的同时,也获得了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在第二年加入世贸组织)。
间接让中国打开了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进行贸易的便利条件,让中国商品可以流通到世界各地。
可以说,美国对中国给予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决定,确实让中国享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美国也借机转移了大量的中低端产业,并让民众享受到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
而这一决定也符合了美国当时的全球战略布局。
毕竟,美国当时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和中东,其主要的战略对手是俄罗斯和各种宗教极端组织,中国是其需要拉拢合作的对象。
但在本世纪10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得到了提升,并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实力以及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中美两国在台海、南海问题上的摩擦日趋激烈。
“遏制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的既定战略,美国在经济上打压中国,减少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也成为了必然选择。
因此,取消中国享有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成为了美国推动中美经济脱钩的重要手段。
而将中国提升为“发达国家”,则是美国取消中国受惠国待遇的一个借口。
一旦有关决议正式生效,中国对美外贸出口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出口额还是外汇收入都可能出现下降趋势。
而中美两国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贸易额下降、美国对华投资额和进口额下降,也从侧面印证了美国的打压活动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美国在推动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同时,正试图将原来的大量市场份额交给加拿大、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
自2019年开始,墨西哥和加拿大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了美国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在美国外贸体系中的重要性正在降低。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经济打压不仅仅是体现在外贸方面,还影响了半导体出口、科技转让、投资等多个领域。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都需要在外贸方面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2、中国如何迎接挑战?
要想克服美国此次打压,中国最好的选择是继续拓宽市场,为中国商品寻找更好的消费环境。
在外贸方面,中国的外贸出口不能因为美国的打压而止步不前。
寻找美国以外的市场,与之通过达成自贸协定,从而降低中国商品的流通障碍是必然的选择。
除美国主导的北美市场以外,当下世界上主要的消费市场还有欧洲市场、东南亚市场和拉美市场,中国完全可以将对美出口的份额转移到这些地方。
这其中,2022年,包括英国、瑞士等非欧盟国家在内的欧洲市场的消费品零售规模接近8万亿美元,其规模与美国市场相差不大(8.12万亿美元)。
欧洲市场囊括的消费者数量也在5.5亿人以上,消费潜力很大。
且欧洲国家,尤其是欧盟国家并不愿意为了追随美国损伤自身的经济利益,欧盟也是中国对外贸易中长期名列三甲的伙伴。
中国早在1992年就已经与欧盟达成了自贸协定,近年来又与瑞士、冰岛这两个非欧盟国家达成了自贸协定。
总之,开拓欧洲市场对于中国实现外贸破局非常有利。
拉美国家的购买力和发展水平虽然低于北美、欧洲和东亚国家,但它们也拥有超过5.4亿人的消费者,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2万亿。
其手中还有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需要的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与拉美国家扩大贸易合作,向其出口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中国已经与该地区的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秘鲁四个国家达成了自贸协定,贸易关税大幅度下降。
未来与更多的拉美国家达成自贸协定是必然的。
东南亚市场也是必须给予重视的方向。
东南亚国家基本上都是东盟成员国,其消费市场总额虽然只有1.3万亿美元,但需求增速和经济增速都比较快。
而且,它囊括的消费者数量超过了6.7亿人,大多数是年龄低于40岁的年轻消费者。
东南亚国家中的新加坡也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投资来源国,与东南亚这个新兴市场深度绑定,对中国拥有极大的正面作用。
中国在2002年就已经与东盟达成了自贸协定,绝大多数东盟国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都是中国,而东盟也长期保持着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未来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必然会进一步深化。
此外,中国还与韩国达成自贸协议,中国未来还可以在中东和非洲开拓新市场。
中国本身也是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消费市场,可以容纳一部分外贸企业的需求。
通过开拓多边贸易渠道,中国外贸产业将会获得更多的机遇,中国通过多边贸易战胜美国单边主义霸权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