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老人楷书作品惊艳全国书展,朝气满满引人注目。

现代书法的竞争,让许多年轻的书法家崭露头角,但也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因为参加过画展,获得过奖项,而出名。

浙江著名书法家赵恩,正是在这次展赛中脱颖而出,一跃而出,名扬海内外。他生于一九五五年,今年六十七岁,但他的书法风格非常“年轻”,充满“朝气”,与现代书法展的趋势不谋而合。

赵恩的正楷册页在一次全国性的书法展览中荣获银奖。

此册的装帧非常精致,20开本,前有题记,后有跋语,更显古拙,可见作者在构思上下了一番功夫。

关于现代书法展览的作品形态设计,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争论,有些人觉得,书法就是要素面朝天,让人看到的是字体,而不是精细的制作和设计;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造型设计也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环,能为作品增添美感。

无论哪一种看法,都是有道理的。不过,既然赵恩的画被评定为银奖,那就说明他对册页的设计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册页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悠久、为文人所喜爱的一种文体。

赵恩的这幅《兰亭序》是一幅非常出色的作品,它把楷书赋予了生活的气息,有一种行书的韵味。这种“动感”的感受,主要来源于他的结字方式,即对汉字进行恰当的夸张和变形。

一种为“错置”,就是指在笔划或偏旁的中心位置上、下、左、右、左、右等位置发生错位,造成“运动”。一种则是突破传统,将点画进行异常拉长,大多采用头重脚轻的手法,使得字体的姿态险险,获得意想不到的趣味。

另一种是斜着写的,就像是米非尔写的那样,歪歪扭扭,栩栩如生。其特征或源于自书,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但与北魏碑铭,特别是墓志有很大关系。

魏碑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赵恩的这一工作正是对其进行挖掘的过程。但总体上还是以墓志书法为主导,因而形成了一种整体的、和谐的风格。

不过,在写字的时候,赵恩还是有一些不足的。这主要是由于某些笔划过分匀或过分细。这样的书写方法,其实就是把毛笔变成了硬笔。

书法的艺术魅力,与其整体的韵律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结字、用笔等的改变,来增强其丰富的节奏变化,从而增强其表达能力。因此,赵恩的笔触,不能太过刚硬,而是要有虚实相生,讲究轻重变化。

观赵恩的行款,其用笔的虚实处理尚可,若能在楷书中加以应用,其艺术表现必将上升一层。

除此之外,赵恩还得叮嘱一句,这种风格如果保持得太久,很可能会变得太过甜美,变得过于俗气。艺术风格最终要迈上一个更高的层次,不要重复过去的东西,宁可新而不能失去,也不能老而不能。这一点值得笔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