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老翁误食「魔菇」看见魔神仔 医曝成分类似迷幻药
69岁老翁误食「魔菇」看见魔神仔,医曝成分类似迷幻药。(示意图/AI生成)
一名69岁男性自行采摘食用20朵野菇后,竟发生头晕、尿失禁,还有出现「看到魔神仔」的幻觉,送往医院急诊,尿液检出「裸盖菇素」(Psilocybin)代谢物,是一种类似于迷幻药LSD的成分,这种蕈类俗称为「魔菇」,在墨西哥一带用于宗教仪式,食用后30分钟到1小时就会出现头晕、视力模糊、脉搏加速、躁动不安等症状,所幸该男子及时就医,经治疗后生命征象稳定。
台湾属于亚热带气候,湿热多雨的环境适合许多种类的蕈菇生长,尤其是雨后山间、农地、草地、竹林经常会长出朵朵小伞状的蕈菇,若摘下煮食可能让自身暴露于食品中毒的风险。台北荣总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说明,全世界已知的蕈类有超过5000种,其中100到150种有毒,20多种毒性强烈,曾导致死亡。
食药署提醒,民众看到路边生长的野生菇类,应遵守「不采不食」的原则,也不要餽赠亲友,以避免因误食而危害身体健康。(王家瑜摄)
台湾已知至少有29种有毒蕈类,国内毒物中心在1986年到2004年间,共登录43起蕈类中毒事件,多数发生在春季到秋季雨后,因采食蕈类所致,临床表征以急性肠胃炎为主。台北荣总毒药物防治咨询中心自1985年成立以来,最常通报的蕈类中毒个案为绿褶菇。
杨振昌分享另一例蕈类中毒个案,一名69岁男性在堤防边道路采摘蕈类,以为是鸡肉丝菇,吃下后产生严重恶心、冒汗,腹泻超过十次、腹痛长达3小时后就医,给予点滴及止痛药物治疗后,病人仍有发冷、腿部发紫情况,之后还发烧高达39.5℃,经治疗改善,但隔天仍有腹泻及尿液滞留的情况,疑似为绿褶菇中毒。
近年食药署受理4例各县市政府卫生局送验、民众自行采食野菇而引发食品中毒的案例,经分子生物检验技术进行DNA物种鉴别,确认有3例为绿褶菇、1例为拟灰花纹鹅膏。食药署研究检验组科长林泽扬指出,有毒的绿褶菇与拟灰花纹鹅膏,外观和可食用的菇类相似,容易导致民众混淆而误食。
绿褶菇是台北荣总毒药物防治咨询中心最常接获通报的蕈类中毒个案。(王家瑜摄)
林泽扬说明,绿褶菇全株有毒,生长季节多为春夏秋季,广泛分布在台湾平原地区,临床症状常见有恶心、呕吐、腹痛、血便及脱水等肠胃炎症状;拟灰花纹鹅膏则含有强烈的毒性成分环肽毒素,可能对人体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林泽扬提醒,民众看到路边生长的野生菇类,应遵守「不采不食」的原则,也不要餽赠亲友,以避免因误食而危害身体健康。若民众因误食不明野菇出现生理不适的中毒症状时,应尽速就医并保留食余检体,以利正确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