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背部症状别轻忽 「骨松骨折」死亡风险直逼晚期乳癌
▲6大背部症状别轻忽,「骨松骨折」死亡风险直逼晚期乳癌。(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骨质疏松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50岁以上女性平均每3人就有1人罹病,男性每5人也有1人,但因骨松没有征兆,往往都等到发生骨折后才惊觉骨松已找上门。医师表示,约1/3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发生一次骨松骨折,风险高于乳癌、卵巢癌与子宫颈癌的总和,一年死亡率将近二成一,直逼晚期乳癌。
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理事长林高田医师表示,各年龄层骨密度成常态分布,依据WHO标准,T值小于2.5单位就属骨松,小于1单位才算正常,而介于之间的就叫骨量减少。骨松好发族群除了更年期后的男女外,运动量少、不晒太阳、营养补充不除、抽烟及酗酒族群,也可能让骨松提早来报到。
而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秘书长、高雄市立大同医院骨科主任陈崇桓医师表示,依据健保署资料显示,健保在骨科的医疗花费,十年来成长了42%,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有24.5万人,有10.5万人即因骨折而住院,比例占四成三;而其中光是骨松导致的髋骨骨折手术案例就接近两万例,但追踪这些病患,发现却只有1/4接受骨密度检测、1/3接受骨松药物治疗,筛检与治疗的涵盖率都有待加强。
▲骨松骨折发生风险。(图/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提供)
林高田表示,骨松症状不明显,但民众可从6项征兆观察出端倪,分别为「背部弯曲驼背,出现弥漫性慢性背痛」、「背部酸疼」、「无法仰睡」、「轻微小动作就导致骨折」、「起床时背部、腰部疼痛」、「向前弯腰的姿势会感到痛苦不堪」等。
林高田提醒,临床上只有1/3的脊椎压迫性骨折被发现,下一步马上就要面临死亡性的髋部骨折,建议高危险族群应该定期就医检测骨密度,若经医师评估属于骨折高风险,建议应积极接受治疗与定期追踪回诊,平时也可以多吃鲜奶、优格、起司等乳制品补充钙质,并透过负重运动强健肌肉、增加骨质密度,改善身体协调与平衡、减少跌倒和骨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