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88人等待腎臟器捐 「1腎換1腎」媒合掛零

卫福部二○一九年起推动的非亲属间肾脏移植制度,媒合成功率至今挂零。图为北部某医院举行器官捐赠签署活动。本报资料照片

疫情后器捐人数下滑,等待移植人数快速攀升,卫福部四年前,为拓展等候人数最多的「肾脏」来源,开放肾脏可采非亲属捐赠,两个都在等待肾脏移植的家庭,可透过媒合「一肾换一肾」,至今有六组登记,但媒合率挂零。专家批评,大爱捐赠(尸体捐赠)的来源都不足,更何况非亲属捐赠条件更加严苛,挂蛋是可预期结果,若不积极拓展器官来源,恐会有更多人赴陆移植。

国人器捐意愿 疫情冲击严重下滑

国人器官捐赠意愿受到疫情冲击严重下滑,二○一九年器捐人数有三七五人,二○二○年来到历史新高四○二人,随后碰上本土疫情,器捐人数不断下滑,今年到七月底为止,有二三三人捐出器官。

等待器官移植的人龙也因此攀升。据卫福部统计,二○一九年等待人数为九九八五人,二○二○年突破一万大关,来到一万零八十人,今年等待人数则达一万一○九一人。

肾脏一直是器官等候最大宗,目前有八四八八人正在等待肾脏。四年前,卫福部开放肾脏的非亲属器官捐赠,为避免出现买卖疑虑,规定需与其他等待换肾家庭配对,等于是「一肾换一肾」,只是上路至今,无任何成功配对的案例。

器捐病主中心副执行长刘嘉琪说,制度上路至今有六组患者登录配对,碍于「血型」最终没有配对成功,且登录配对若没有每半年更新,检验资料将失效,须重新登录,以致现在无任何等候名单。

林口长庚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江仰仁说,实施非亲属肾脏交换,需要医院及捐赠者、受赠者家庭「高度的信任」,两组家庭的器官捐赠,需四台刀,医院得跨院合作,且这四台刀的任一病人都不能反悔,也增推动难度。

逾万人苦等救命器官 制表/元气中心、王慧瑛、林媛玲

大爱捐赠困难 卡在台湾社会观念

「与其推动非亲属肾脏捐赠,不如想一想怎么增加大爱捐赠的来源」,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讲座教授李伯璋说,大爱捐赠是器官移植最大宗来源,但一直卡在「死要全尸」的思维。

西班牙的「指定同意制」(默许制)大幅增加器官来源,江仰仁表示,台湾可参考无默许制的美国,医疗团队在病人脑死时与家属说明器捐运作,若家属无意愿器捐,则安排撤呼吸器,否则不少在加护病房病人形同死亡,却依旧使用呼吸器、点滴等维生设备。

一位不愿具名的移植界大老指出,高龄化社会等候器官的人数会愈来愈多,届时患者为了求生,得自行想办法,赴美、赴陆找移植器官,反而增加更多风险。

卫福部医事司司长刘越萍指出,非亲属间的肾脏捐赠上路虽然尚无成功案例,但只能加强宣导,例如透过儿童绘本传递遗爱分享观念等,期待社会观念渐渐改变,强行推动只会带来更多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