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我和妻子下岗,去岳家拜年被两个小舅子冷落,堂兄追了一里路
本文四千五百余字,真是记叙上世纪90年代,供销社下岗人员人生波折后的亲情变化,阐述最为真实宝贵的亲情,为了增加可阅读性,部分情节做了艺术化加工,请注意甄别。
我是65年出生在湖南益阳农村的人,因为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的缘故,父母只生了我一个孩子,算是第一批独生子女家庭。
不得不说,在我小时候,因为只有我一个孩子的缘故,尽管小时候经常受玩伴们的欺侮,但在生活上,确实过得比其他人要好很多。
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我一个人身上,真所谓“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尤其是在上学这个问题上,和我同龄的人,一般都是读完小学就辍学回家务农,能够继续上初中的就只是其中的少数。
而我就不同了,从我第一天上学开始,父母就一直在我耳边叮嘱,一定要好好读书提高成绩,将来能考上中专,那就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地修理地球了。
我在读书上确实还有点天赋,82年初三毕业时,顺利考上了地区的供销学校。
这在当时可是最风光的一个去向,三年中专回来就能安排进供销社上班,不但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资收入,更难得的是在农村有非常高地的地位。
85年,我顺利从中专毕业回到老家,分配到了区供销社。尽管我们家亲戚不多,但从那时候开始,乡亲们都对我非常客气了。
在供销社上班一年后,经过热心人介绍,我和一个女同事结了婚了,妻子阿敏是另外一个乡的人。因为我们小夫妻都在供销社上班,我们就成了别人眼里羡慕的对象。
夫妻俩都拿固定工资,亲戚朋友想买点紧俏物资时,只要找到我们,多少都能帮忙解决问题,就连我们两家的邻居们也对我们客客气气。
妻子娘家有个伯父早年去世,只留下一个堂哥。妻子婚后和我说过,小时候,因为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却又是个姑娘家,带着两个弟弟经常被玩伴们欺侮。
那个时候,堂哥就是她们三姐弟的守护神,为了保护她们三个,堂哥也吃过不少亏。于是,她和堂哥的关系很不错。
我们婚后每次去岳父家,我都会去堂哥家里坐一坐。
堂哥也是本分种地的人,家里条件只能说一般般,我们就会给他捎点香烟白酒之类的。香烟也就是一毛钱一包的“节约”,白酒也是五毛六的散装酒,逢年过节还会给他的孩子一个红包。
给孩子发红包倒谈不上什么特别的,堂哥也是个爱面子的人,我给了他的孩子,他多少也会给我女儿一个。
但每次收到我给的香烟白酒,堂哥就会发自内心地感谢,还说你们都在供销社上班,家里什么都不缺,自己只能白受你的礼信了。
妻子自己还有两个弟弟,二弟比我妻子小两岁,也快到找对象结婚的年龄了,三弟则还在上小学。
因为我们夫妻都有工资,岳家父母都是老实农民。于是,那些年里,我们夫妻经常会帮衬点他们,三弟读书还不需要花太多钱,二弟找对象结婚,那可是需要拿真金白银出来的。
反正我家里只有我一个儿子,父母虽然年龄大点,但那时候都还能干活。想着妻子上学时,岳父岳母确实费了大力,如今要反哺一下娘家,我也不会说什么。
于是,我们先是帮着岳父给二弟建了三间红砖瓦房,找到对象后又忙着结婚,我们为了给他准备彩礼,置办家里的用具,几乎也掏空了自己的腰包。
三弟上初中了,按照我们的想法,不管怎么样,都要督促他好好上学,就算上高中考大学要花钱也不在乎。
可惜的是,三弟在读书上真的太没有天赋,不管我们怎么督促,顶多也就是刚刚及格的水平。他自己也很是厌恶上学,初中毕业之后,就打死也不肯再上学了,我们也只得随他。
时间一年年过去,婚后的第三年,我们的女儿出生了。
以前只有我们两个大人,手里有钱没钱都无所谓,如今有了小孩,我们的意识也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知道要为孩子多打好点基础。
在花钱的问题上,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大手大脚。虽然在孝敬父母和岳父母的问题上不至于刻薄,但对两个小舅子的帮衬,自然就要少很多了。
二弟的孩子和我女儿是童年出生,那时候,他们已经和岳父母分家了。这在农村也是正常操作,两个儿子的家庭,大儿子结婚后,一般都会分门立户的。
每次我们带着孩子去岳父家,总要给老人买点东西,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花钱多少不是主要的,总得表示一下儿女的孝敬之情吧。
但只要我们回去了,二弟一家三口就会主动出现在我们眼前,说的话无非就是诉苦。还说种地的人,养两个孩子多么的不容易,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我们哪里听不出来?
但今非昔比,按照我的想法,姐姐姐夫能接济你们一时,总不能养你们一世吧,日子过得好不好,关键还是得靠自己啊。
于是,对于他们的“诉苦”,我们基本就当成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
一开始,二弟夫妻也不在意,但说完那些闲话之后,就会“主动”陪着我们吃吃喝喝——反正东西都是我们带回来孝敬岳父岳母的,他们就成了陪客了。
三弟年纪还不是很大,跟着岳父岳母身边当“爷边仔”,在是还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有时候却也说一些不靠谱的话,说什么想买个单车,想学门手艺之类的。按说青年人有想法是好事,但他这样的说法,无非就是想我们主动给他买单而已。
时间一年年过去,大概从88年前后开始,我们供销社的状态就急转直下,市面上的南杂百货也不再是独行事,暂时只有农资化肥这一块的不是那么明显。
我和妻子都不算笨,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相当大的焦虑了,都在为可见的未来而担忧。因为一旦失业了,我们夫妻都在一个单位,那可连吃饭都成问题的。
命运就是那样,你越担心什么就偏偏会出现,我们供销社又那么苟延残喘地坚持了几年。
93年十月底,终于到了关门大吉的地步,短短的三个月里,我们夫妻两双双下岗失业了。
在那个激流汹涌的年代,下岗失业并不奇怪。,但对个人、对个体家庭来说,足以称得上影响你的生存的大事。
我们夫妻还在迷茫中,时间就到了年底,对于将来怎么办,我们的心里却完全还没有打算。因为“心里不空”,附带连过年的场面都没有怎么安排。
如果在往年,即使前两年供销社走下坡路了,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家还是准备的相当丰盛,走亲戚时提着的礼物也不少。
每年的大年初二,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出嫁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尽管我们夫妻心里都空落落的,破天荒地没有准备什么礼物,但还是带着女儿去了岳父家。
我们夫妻下岗已经一两个月了,这样的大事是瞒不住的,岳父岳母也早就知道,也劝说我们不要太着急,你们都还年轻,慢慢来总会想得到办法的。
但我们一家三口到了岳父家时,却只有岳父岳母两个老人在家。二弟尽管已经分门立户,原本也就在堂屋的另一头。
我们进屋之后,岳父母倒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完全没有因为我们空手而来而不满。但还是念叨了几句:
你二弟一大早就去他们岳母家拜年去了,我还劝过他们,让他们等你们进屋打个招呼再走,他们却说早点回来就行。
这个说法也算说得过去,但之前的那些年里,虽然二弟也确实要去岳母家拜年,但每年都是等我们进屋后聊很久,直到快吃午饭才出发的。
今年这么早出发,这里面的变化,你说不是因为心情作梗谁相信?
我坐下喝了一碗茶之后,然后掏出临时准备的现金塞给岳母。毕竟是拜年,虽然没有准备礼物,但给点现金也算是孝敬,这也是我们当地的习惯做法。
岳母死活说什么也不肯收我们的钱,还说今年不比以前,你们暂时没班上,这些繁文缛节就免了,等你们今后发财了再给也不迟。
天下父母心,岳父母的说法,也确实让我感受到一丝温暖。老亲戚也就不愿意推搡,于是便问三弟在哪里。
按照我的意思,岳母不肯收,那就给三弟好了,反正他还没有和父母分家,我的心意出了就行。
见我问到三弟,岳父马上就爆了粗口:一大早连早晚都没吃就出去了,说是要去打牌,把前几天输掉的赢回来。
我没有再说话,往年的这一天,岳父家里那是人来人往。二弟一家三口,小弟也肯定会留在家里,有时候还有他的一些年轻朋友。
大家的目的都很明确,为了欢迎我们夫妻,再说深层次一点,我们夫妻会给他们送上礼物和红包。
令我心中万分感慨的是,我们夫妻下岗才三两个月,嫡亲的两个弟弟就表现的如此冷漠,即使明知施恩不图报,但我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吃饭的过程中,桌子上也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除了我女儿“不识愁滋味”会叽叽喳喳说几句外,几个大人都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吃过饭不久,我就想要回家,岳母却硬要挽留我们,还说你二弟说好了吃过饭早点回来的,新年大拜节的,兄弟俩总不能照面都不打吧。
如坐针毡地又坐了两三个小时,看着世家已经四五点了,二弟一家还是没有动静,我再也忍不住了,叫上妻子带着女儿就出门回家。
岳母没有再强留,但也牵着我女儿的手送了出门。大概走了那么一百来米吧,后面一个声音在喊:妹夫,你等一下。
听声音就知道是堂哥,我心里马上就有点懊悔了:尽管今天心情不好,但真不应该忘记去给堂哥拜年啊!
正想着等一下怎么解释几句,或者考虑是不是也给个红包弥补一下时,堂哥已经气喘吁吁跑到了我面前。
我这才看清楚,堂哥肩膀上扛着一个纤维袋子呢,我一边从兜里掏烟,一边还开玩笑地问他说:大哥你这是去哪里,怎么扛着这么大一个袋子?
堂哥憨厚地笑了笑说:我也要去街上,看到你们在前面走,便喊你一声,兄弟俩边走边聊。
我找不到反驳的理由,给他点上火之后,还说了几句违心的话,说今天有点急事没来得及去您家里拜年,明天再过来赔罪。
堂哥依旧是那副憨厚的笑容,说着不用之类的话,我们就这样一起朝街上走,大概半个小时就到了我家门口。
我还想邀请堂哥进屋坐一下歇口气,这才想起,都走了这么远,自己竟然没有问他扛着袋子去哪里的事。
堂哥并没有拒绝我的邀请,大大方方跟着我们进了屋,顺手就把肩膀上的袋子放在地上,还发出噗地一声,我这才知道他袋子里的东西不轻。
堂哥并没有落座,把袋子放在我家,掉头就要往外走。弄得我们夫妻都满头雾水,妻子赶紧追上去拉着他说:
哥,你不声不响丢一袋子东西在这里就走,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堂哥依旧是那副憨厚的笑容:妹子妹夫,听婶娘(岳母)说,你们俩都下岗了,去年年底心里肯定不顺。
你堂哥我也是个没本事的人,帮不上你们什么忙,这袋子里就是几十斤米,还有两块腊肉,都是自己种的不值钱,妹夫体力不行,我就给你送过来了。
堂哥的这番话朴实无华,却顿时让我这个五尺汉子热泪盈眶。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样质朴的亲情更让人感动?
堂哥说完掉头就跑了,留下我们夫妻看着地上的大米和腊肉,心里却在想:虽然我们下岗了,但家里的条件暂时还比堂哥好很多,可人家就是给你送来吃的,这份情谊,可真是千金难买啊。
所谓盛情难却,我们并没有直接做什么。但在堂哥这份无声的鼓励下,我们夫妻很快就振作起来,没几天就决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该主动去做点自己拿手的事。
我们夫妻俩最熟悉的当然还是货物购销,很快我们就在镇上开了一家批发部。应该是总结了供销社没落的原因,也抓住了症结,我们的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因为下岗失业导致的波折,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从那以后,我们和堂哥的关系就更加亲近,随着我们店里的生意逐渐扩大,我就把堂哥请过来帮着看管一下店里。
后来,堂哥的孩子长大了,也没有读什么书,也就跟着我们一起开批发部,再后来干脆就在其他乡镇开了一家分店,算是解决了堂哥的后顾之忧。
而我和两个小舅子的关系,从那以后就一直不冷不热的。尽管不至于彻底断了亲戚,却也没有再主动帮过多少。再后来岳父母过世了,我和两个小舅子家的关系就更加疏远起来。
反倒是我和堂哥一家三代人,完全就像别人家的兄弟亲戚一般,你来我往无拘无束。
因为我知道,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堂哥也不曾嫌弃,反倒能以他最朴实的方法试图给我帮助,这样的人,才是最值得交往的人,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