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鼻子多「这1根」很郁卒 胃造口让她笑了
国人对于胃造口接受度不高,仍待推广。奇美医院经皮内视镜胃造口团队帮助234位病人提升生活品质。(曹婷婷摄)
年轻是每天「妆水水」的美发师,71岁李阿嬷3年前中风后因吞咽功能受损,需长期放置鼻胃管灌食,她此后闷闷不乐也失去社交活动,直到孙子带她就医,在医生解说下,同意在肚子打洞,施行内视镜胃造口手术,终于不用成天脸上挂着1根鼻胃管,让阿嬷重拾自信。
国人民情普遍抗拒身体开洞,台湾虽然引进胃造口超过20年,但目前需长期灌食的病人中,95%使用鼻胃管,仅10%进行胃造口,反观欧美国家与日本,则很少看到长期灌食的病人选用鼻胃管,欧美比例高达9成施行胃造口。
奇美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王宿鸿指出,经皮内视镜胃造口是一种常见灌食方式,主要是在左上腹壁制造一个约1.5公分的孔洞,由此放入灌食管进到胃部,以维持病人营养需求。
他说,这主要适用于无法透过口腔进食的病人,常见原因包括严重吞咽障碍、神经性疾病如中风、失智症,和头颈部、食道癌症等。
他说,传统上这些病人初步接受鼻胃管灌食,但鼻胃管每月需更换1次,且会阻碍鼻腔和喉咙正常呼吸,尤其影响病人自尊和外貌;经皮内视镜胃造口则为半年更换1次管路,肺炎风险也比鼻胃管低,且营养吸收更佳,尤其,胃造口管径较粗,相对选择食物种类也较多。
王宿鸿指出,病人因疾病关系或开刀需求而无法吞咽进食时,一开始都是先放置鼻胃管帮助灌食,但若是灌食需求超过1个月以上,要长期靠管路灌食的话,胃造口是一个很好且方便的选择。目前医护团队也走进社区推广,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与接受胃造口这项技术。
但他也强调,有些状况不适合执行胃造口,包括嘴巴无法张开让内视镜通过、体重太胖、腹水太多、胃肠构造异常或开过刀、凝血功能异常等,此外,管路伤口在术后也需照料,包括消毒、换纱布、注意感染或渗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