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獎/高效潔淨聚酯溶解脫色技術 還原如新!
「高效洁净聚酯溶解脱色技术」制程温度降低、脱色效果更好,大幅拓展回收聚酯纤维的再利用范围,达到高减碳效益。
【撰文/叶思诺】
为了减轻气候暖化带来的环境冲击,世界各国无不挥舞着净零排碳的旗帜,无论什么国家、哪种产业,对低碳原料的追求俨然成为共同目标。只是,当所有企业都要采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原料,再生材料,来源够吗?
可口可乐与零售商合作推广宝特瓶回收、再制成rePET再生塑胶,并宣布在2030年完全采用回收塑料包装瓶。这样做的业者还有百事可乐、雀巢等塑胶瓶生产大户,全在努力减塑。
「这对于纺织业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工研院材料与化工研究所组长张昌荣说,台湾是全球再生聚酯的重要产地,面对NIKE、adidas等国际服饰品牌逐年升高的再生环保材料的采购需求,原本回收宝特瓶抽纱早已供不应求,饮料大厂自建回收系统,未来取得回收宝特瓶将更加困难,回收宝特瓶的缺口超过千万吨,势必得另辟突破点。
废弃衣物变身再生纤维 关键在脱色技术
根据纺织交易所调查统计,2023年全球生产的6,540万吨聚酯纤维,只有15%是来自于回收再制品,其中宝特瓶材料就占了9成,显示大批送进焚化炉里烧毁的废弃成衣品,都没有机会踏上循环经济之路。
「用宝特瓶作为环保纤维材料较为简单,因为宝特瓶不需要经过脱色,」张昌荣解释将旧衣服还原成适合各种应用的纱线有何难处。五颜六色的旧衣,若未经脱色就重新抽纱,纤维都是近乎黑色的深色,应用范围受限。而且,混纺成衣多半将数种不同材质集结在同一件衣服上,还可能有钮扣、拉链、铆钉等配件,更让回收再制之路困难重重。
「纤维到纤维」就是应运而生的纺织技术革命,也就是将售出的纺织品回收抽纱、重新制成衣物回到市场,让废弃织品回归循环体系。欧盟是最早的倡议者,在2022年就提出「2030永续与循环纺织策略」,要求生产者必须负起纺织品绿色设计及回收及再利用的责任,促进资源循环。 在《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中,纺织也被列为重点净零转型产业之一。
坚持不使用有机溶剂 费时4年研发
目前国际主流脱色技术,是利用有机溶剂与染料的亲合性,以高温高压设备将染料溶出,但脱色率极限只有8成,肉眼就能看出残留的颜色。而且,经过高温、高压制程,染色纤维的化学分子链容易断裂,再制品的耐用性也打了问号。因此,过去纺织业界多半只回收边角布料这一类尚未染色的布料,用于填充材料等次级产品之上。
「工研院想替台湾纺织业者找到更佳的国际竞争优势,」张昌荣说,台湾纺织业在全球产业占了举足轻重地位,当国际品牌业者急切寻找符合低碳理念的再生材料时,谁能率先提供完美解决方案,谁就能吃下市场大饼,反之,没有跟上永续趋势的供应商,则将无情地被市场淘汰。了解业界的需求,4年前,工研院决心以永续低碳理念投入「高效洁净聚酯溶解脱色技术」的研发。
「不使用有机溶剂,就不会再对环境产生冲击,业者也不需再花成本与排碳量来处理有机溶剂废液回收的问题,」从投入研发的第一天起,工研院团队就选了一条极难的路,与业界技术背道而驰,坚持「零有机溶剂」、「低温制程」,还要达到「更高的脱色率」。
脱色率高达99% 再生纤维耐用性高
技术研发初期,业界对这项前瞻的技术能否真正商业化大多抱持怀疑的观点。
张昌荣坦言,研发过程数度卡关,团队成员也曾经犹豫,如果此路不通,是不是应该换一条路走?真的要设定这么高的脱色目标吗?坚持完全不使用有机溶剂是可行的吗?要不要稍微调高制程温度?
「但这些都偏离我们当初投入这项技术的初衷了。」张昌荣说,每当纺织业者来电询问这项技术的进展、分享国际品牌最新采购需求变化,让他确定这些坚持真的符合未来纺织产业的趋势。想到这是纺织业转型的关键时间点,团队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都决定再「撑」一下。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模拟与验证,终于透过染料分子溶解特性的改变,有效提升纯化程序的分离效率。传统技术需要使用摄氏150度到200度的高温制程,工研院的技术只需要用摄氏100度的相对低温,就能将染料脱除99%,后续再制为聚酯纤维产品。
而且,制程温度降低、脱色效果反而更好,传统技术的脱色率仅约8成,肉眼仍可看出明显残余染料,而工研院的技术脱色率达99%,品质好、卖相佳,大幅拓展回收聚酯纤维的再利用范围。与传统将废弃衣物丢进焚化炉的方式相比,从纤维到纤维的作法,约可达到45%的减碳效益。
台湾纺织业者永续时代的关键竞争力
目前,「高效洁净聚酯溶解脱色技术」已经通过完成初步材料应用验证,正与纺织大厂密切合作进行场域测试与验证。张昌荣说,台湾本来就是再生塑料大国,当台湾本土回收塑胶瓶量能已达到高峰,也不容易从国际大饮料厂手上分食货源,台湾业者手上如能握有前瞻的循环原料,将成为永续时代的关键竞争力。
张昌荣也提到,选择聚酯纤维作为脱色技术的出发点,是因为考量到聚酯纤维在全球纺织原料占5成。纺织产业还有许多其他材料,比如棉、尼龙、压克力等,未来,工研院将持续在目前的研发基础之下,持续将应用范围拓展至聚酯纤维以外的纺织材料之上,提升废弃纺织材料的价值,替台湾纺织业者找到永续时代的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