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莉莎莎喝油「排胆结石」吵翻!医揭3部位痛太久要小心了

图、文/今健康

台湾约15人之中有1人出现结石问题,虽然未必造成直接伤害,但胆结石长期囤积,可能引起急性胆囊炎,造成败血症等并发症。而慢性胆囊炎也可能增加胆囊癌风险高风险族群应该定期检查,并控制饮食作息

胆结石怎么来的?黑白结石好发原因不同

员荣医疗体系员生医院肝胆肠胃科主任吴文杰医师受访表示,胆囊结石大略可以颜色分为黑、白两大类型,白色胆固醇结石、黑色胆色素结石,两者形成原因、好发因子与治疗方式也不相同。

白色的「胆固醇结石」主要为胆固醇过高形成结晶所致,常见除了家族史以外,也好发于肥胖、中老年人女性身上,女性好发率约为男性的2至3倍。生育数多的女性出现结石的机会也更高。另外,体重时间下降时,胆固醇结构改变,也可能因而造成胆固醇结石,快速减重者应特别小心

黑色的「胆色素结石」多是胆色素过高、沉积所形成,好发于胆管反复发炎、有溶血疾病者身上,或是胆汁不易排除的肝硬化肝功能异常族群。除此之外,有些族群因开刀等原因,长时间禁食之下,胆汁如死水般停滞沉积,也可能演变为胆结石。

上腹肩膀后背疼痛 当心是胆结石征兆

吴文杰医师表示,胆囊位于右上腹处,当胆结石累积形成胆囊炎时,患者容易出现右上腹闷痛、刺痛、胀痛等不适,时间可能长达20至30分钟,甚至连带引起右肩疼痛、后背疼痛等幅射性的疼痛。有时也会出现「游离胆囊」,疼痛部位变动不居,须进一步接受检查。

另外,胆囊与胃部相邻,经常感觉胃痛也应注意是否为胆结石形成慢性胆囊炎。尤其是吃胃药后也不见好转的疼痛,与胆囊相关的可能性更高。若出现类似征兆,应尽早检查是否为胆结石问题,避免后续发生更严重的胆囊病变。

胆结石未妥善处理,恐埋下胆囊癌风险

吴文杰医师指出,胆结石患者有八成左右不会有明显症状,也未必亟须治疗,虽不需恐慌也不能大意。医师提醒,胆结石长期累积在体内,仍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或增加慢性胆囊炎机会,而慢性胆囊炎有可能升高胆囊癌风险。

急性胆囊炎发生时,易出现持续性恶心、呕吐、发烧,若右上腹疼痛超过20分钟,就应提高警觉。如未即时处置,胆囊持续膨胀甚或破裂,恐引发细菌侵入胆囊而引起败血症。或是胆汁流入腹部造成腹膜炎。吴文杰医师提醒,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黄金时间为72小时,时间越晚治疗越不容易,长时间疼痛出现时务必及早就医。

一旦胆结石造成慢性胆囊炎,可能增加胆囊癌机率。提醒自觉经常右上腹疼痛、位置不固定的腹痛、或本身为胆结石风险族群者,应定期接受超音波检查。吴文杰医师表示,胆囊癌初期与部份胆结石大小同为1~2公分左右,有时不易在初诊时就清楚判别,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3公分以上的胆结石则强烈建议积极处理。

橄榄油苹果汁改善胆结石?医师:尚无医学根据

网路谣传各种胆结石排石法,有些人甚至宣称可改善胆结石问题,如喝苹果汁、喝醋、喝橄榄油混合液等。对此,吴文杰医师表示,目前医学研究尚未有食疗法能够治疗胆结石的证据,采用上述食疗后排出的也并非胆结石,往往检查后都可发现胆结石仍在胆囊之中。目前确实有药物能够以内服方式,改善胆固醇胆结石,但需服用6个月以上才能看到初步效果。因此防范胆结石还是建议定期检查、妥善治疗。

如何预防胆结石?避免高油饮食治疗肝脏疾病

吴文杰医师提醒,要预防胆结石问题,性别、年纪、家族史等风险因素较无法改变,但平时可保持良好生活型态。要预防白色胆固醇结石,饮食上应避免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避免肥胖,肥胖者适度减肥、避免体重短时间内急速下降,胆固醇过高者则应积极妥善治疗。有些急性胆囊炎病人是大量摄取高油脂高热量食物后发作,高风险族群务必注意饮食控制。

至于黑色的胆色素结石多起因于相关疾病,平时要多留意自身健康状态,例如是否经常胆管发炎、有溶血、贫血等血液疾病、或是肝硬化及肝功能异常等状况。若有相关疾病应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胆结石发生机会。

本文经授权转自:今健康《胆结石分二种原因大不同!医师:长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