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练」加持 运动科学助攻东奥国手夺牌
国训中心内的运动科学训练,已经形成了精密的回馈网络:包含体能、医疗防护、生理、心理、营养、力学情搜,全方位整合,以协助选手。(图/远见提供)
东京奥运落幕,台湾夺下史上最佳的2金4银6铜成绩。能如此突飞猛进,其实,代表队背后有着运动科学辅助,让选手与教练如虎添翼,也催生了这次奥运赛事佳绩。
相比于2016年里约奥运台湾拿下1金3铜,本届东京奥运奖牌数暴增三倍,排名前进至世界第34名,是有史以来奥运最佳成绩。
为何奥运成绩能突飞猛进?原来这五年多来,台湾运动科学的应用能力大幅提升,教练团更以有效的训练、防护、情搜方法为实力加值,让选手在赛场上每一个动作,都是最极致表现。
举例来说,59公斤级举重金牌郭婞淳的教练,靠着AI视觉分析,抓出杠铃高度与加速度等数据,借此优化动作,突破过往而展现最佳成绩。
精密的生理、生化分析与营养计划,也让柔道银牌杨勇纬在柔道延长赛中,靠着高人一截的体力,保持对战优势。
运动科学辅助,让这些天赋异禀的选手,更能有效发挥最大优势,而综理相关业务的,则是国家运动训练中心运动科学处。
因手握情搜、训练方法等机密,国训中心运科处向来低调,但五年多来加大力度推展业务,效果已在世大运、东奥等重大赛事显现。
串连六大领域,做选手后盾
国训中心运科处长何仁育表示,现今重视的肌力、体能训练以往较不风行,有赛事时才临时编组运科小组,教练也偏重传统的生理与力学训练,陆续才加入科技情搜、营养学与心理学团队,运动科学才慢慢被选手接受。
今非昔比,国训中心内的运动科学训练,已经形成了精密的回馈网络:包含体能、医疗防护、生理、心理、营养、力学情搜,全方位整合,以协助选手。
例如,团队会取得各项生化指标,如选手的电解质、血红素、微量元素等来得知训练情形,反馈资讯给教练、营养师、体能训练师、心理师拟订计划。
本次体操夺银的李智凯就与国训中心运科处紧密合作。
国训中心营养师曾怡钧指出,透过生化检测,团队得知李智凯过去热量摄取不足,恐影响训练与赛事体力。
下一步,是与选手沟通,建议赛前试着小幅补充营养,此举取得选手正面回馈后,再让训练前也开始小幅补充,结果让李智凯体力大进,一套体操动作间的休息时间,得以从40分钟大幅下降到15分钟。
杨勇纬也透过与运科处密切合作、提升体力,在与日籍选手高藤直寿延长赛第五分钟时,体力仍然维持高档,让已显疲态的高藤陷入苦战。
又如拳击赛,曾怡钧指出,因量级关系需严控体重,但又要在一日数场赛事间,算好各选手所需的营养,「就跟赛车一样,加油维修都是分秒必争。」
因此,运科处的营养师们,得事先把选手村餐厅、训练比赛场地、当地商店、能带过去的的食物,都先研究透彻,规划营养摄取计划。
即时情搜,看穿对手策略
由于人力扩编与科技应用,本次情搜也更加到位。
运科处情搜负责人邱永兴表示,柔道、羽球、桌球、拳击等赛事,运科处都做了很多情搜,团队与大学教授合作开发AI分析系统,也利用各类软体搜集数据,对手比完赛,就赶紧将数据报告给教练团参考。
邱永兴指出,德国队桌球好手奥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今年3月靠着反手发右旋球,在职业赛击败林昀儒。
而国训中心备战东奥,情搜团队则统计了奥恰洛夫的得失分种类,并剪辑影片供教练参考。东奥一战,林昀儒团体赛再度碰上奥恰洛夫,就成功复仇。
此外,国训中心也积极采购了许多先进的情搜仪器,例如近期所购买的「Trackman」系统,就能用雷达侦测铅球的出手角度、距离、高度、速度等,有利于选手的训练及情搜。
除了国训中心本身的计划,科技部也在2018年开始的「精准运动科学计划」中,补助桌球、羽球等项目。由大专院校教授接下计划案,进行训练、情搜、器材等项目的开发,为运动员助攻。
北市大运动器材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何维华,便因此开发出用AI技术分析杠铃位置以及加速度的设备。
改良举重地垫,降噪、低反弹
郭婞淳的教练林敬能便采用这套设备,惊喜发现「选手对教练的信任度更高了」。
过去教练只能模糊地对选手说「再近一点」「再快一点」,而现在有数据,就能精确掌握状况,也能追踪数据,比如举起杠铃的速度,更能追求重量极限,并降低受伤机率。
长期跟队的学者何维华,观察到举重队的需求,另外找上中科院,利用鞋垫材料,开发出低噪音、低反弹的举重地垫。
原来,过去的举重地垫杠铃反弹高、次数多,且降噪效果不佳。杠铃反弹及噪音,常造成选手与教练的小腿、听力受到伤害。
但何维华团队开发的地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户」之一的林敬能指出,新地垫对避震跟减噪帮助很大,且日后训练时,场地不再跟铁工厂一样吵(指杠铃落地声),心情也比较不烦闷了。
另外,科技部旗下的精准运科技化,除了举重外,也开发自行车运动产品,另也有桌球、羽球的AI视觉分析情搜系统。这些技术有望在功能陆续扩充、成熟后,应用于往后赛事,也有技转民间商机可期。
运科拚扎根,关键在「人」
与其说是运动科学逐步成熟,何仁育却认为,这五年来能取得成绩的进步,关键还是在于「人」。
国训中心在2015年法人化之后,决策更为弹性,也获得较多预算,更大幅扩编了运科处,从约10人规模,如今跳增至60多人,更能施展手脚,细致深入地帮助选手进步。
何仁育指出,运科处过去人力少,处于被动态势,得先由选手与教练主动提出需求时,运科处才介入协助。
法人化带来的人力扩编,加上国训中心前执行长邱炳坤要求运科人员「不坐办公室」:建立起随队制度,实地了解现场需求,才让运动科学开始扎根在训练中。
不过,导入运科辅助,也非人人埋单。有重视运科的教练,也有高度仰赖人为经验的教练。
一位运科处职员透露,曾有一名外籍资深教练新获应聘,运科处向其介绍透过测定CK值(肌氨酸激脢)的疲劳监控方法,却只得到资深教练冷冷一句「(选手疲劳)我一眼就得看出来。」
运科处则没放弃,持续随队陪伴、每周报告相关数据,逐渐与教练培养出默契。
两年后的某一天,教练递出的训练计划中,竟赫然新增了「CK值」做为一项指标,让运科团队备感欣慰。
运科处长期随队跟着教练,从冷淡到逐步建立信任的案例,在国训中心屡见不鲜,也代表运科观念已逐步落地,准备开花结果。
何仁育则表示,自己也要求同仁记录运科导入案例,并开办讲习,与选手、教练持续交流心得。
运动科学专家、台师大运动竞技系教授相子元观察到,运动科学几十年就在做,但是国训中心运科处近年人力扩编,最大的改变是运科处职员开始主动参与并解决问题。
「这就是为甚么2015之后,台湾整个竞技成绩拉上来,不管是(2017)世大运、(2018)雅加达亚运,还是现在(东奥),我觉得这是正向循环,」相子元说。
终极目标:国家运科中心
虽然运科处扩编,但目前人才缺口仍未充分满足选手们的需求。以营养为例,12个重点奥运代表队,只有三个营养师。
何仁育指出,运科处人员既有专业要求,而薪资福利恐不比外界,有留不住人才的疑虑,他很担心「传承会比较困难」。尽管处内有许多博士人才,但花很多时间处理行政事务,无法致力研究,将成果作为实务工作的后盾。
至于研究人力,比起眼下在大赛前组建的任务性组织「运科小组」,教练林敬能则认为,成立更高层级的「国家运动科学中心」,对体育发展更重要,能够让专业人员在情搜、研究上累积经验、回馈实务。
「各国奥运不只是竞技实力,也比运动科学实力,」相子元说,世界运动奖牌排名前十的国家,基本上都有设立类似「国家运科中心」的机构,除作为赛事后盾,也有益于民间运动产业发展及国民健康。
相比国际,台湾仍然不算体育强国,但自2015年以来,国训中心的能量节节攀升,不负所托,交出了一年比一年更亮眼的成绩,光是本届东奥奖牌,就超越了过去三届奥运总和。
奥运落幕,目前国训中心已开始积极备战明年8月的成都世大运与9月的杭州亚运,而扎下运动科学根基的国家代表队,未来赛事成绩同样值得期待。
本文作者:毛凯恩、白育纶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9月号423期》)
《远见杂志9月号4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