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夺金羽球风靡全台 专家警示1部位易运动伤害
奥运夺金羽球风靡全台,专家警示1部位易运动伤害。(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联新国际医院运动医学科医师邱熙亭表示,羽球运动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做好准备和预防,就能降低受伤风险。(联新国际医院提供/吕筱蝉桃园传真)
在巴黎奥运会上,台湾羽球男双麟洋配,创下史无前例的二连霸佳绩,全台吹起羽球运动疯,联新国际医院运动医学科医师邱熙亭表示,根据多项研究显示,羽球运动多集中在上下肢、脊椎,特别是下肢有近6成以上运动伤害,应做好热身操,以避免过度运动造成伤害。
邱熙亭指出,羽球是一种间歇性高强度的运动,虽然不是接触性运动,但由于需要频繁的急停急起、重复性动作,以及快速变换方向,以及为了快速救球和施展欺敌招数,选手们需要进行突然的脚步移动和强力挥拍,这些动作对上肢、背部、下肢都会带来巨大负担,反复的训练动作,就可能造成累积性的受伤。
羽球运动员的伤害主要集中在几个部位,一是「下肢」,根据多篇研究显示,羽球运动员的伤害中,有58%至92.3%是发生在下肢。因为频繁的大幅跨步动作,常造成膝盖髌骨肌腱、脚跟肌腱拉伤,和脚踝扭伤,像是西班牙名将马琳就是受膝盖十字韧带伤势所苦。
其次,是「上肢」,击球动作需要有良好的手臂旋转、肘部前臂扭转和手腕扭动,重复性旋转压力容易造成伤害。肩部是最常见的,包含旋转袖肌键炎;其次是手肘的肌键炎,和手腕韧带扭伤;以及「脊椎」快速大角度的弯曲,造成腰椎和背部的肌肉筋膜拉伤。
如何做好运动保护,以避免运动伤害?邱熙亭建议羽球爱好者遵循相关建议,包含充分的热身和收操、精进技术训练,学习并练习正确的击球和脚步技术,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身体压力。另外,也要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及选用合适的装备,并有针对性的肌力训练。
邱熙亭呼吁,无论是追随奥运选手脚步的羽球爱好者,或是偶尔挥拍的休闲玩家,都应了解运动伤害,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运动伤害,让羽球爱好者可以安心地挥洒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