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大陆热映票房曝光 外媒曝:与metoo有关

好莱坞电影《芭比》在中国大陆热映,成了女权主义偶像。(华纳兄弟提供)

据法国广播电台报导,《法国世界报》14日刊出上海通讯员勒普拉特撰写的一篇文章称,在中国,芭比成了女权主义偶像。勒普拉特表示,在中国,美国美泰公司的芭比娃娃的销售量并不是非常多,女权主义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电影《芭比》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目前的票房收入已达2.36亿元人民币。

什么原因呢?

报导引述29岁的上海营销人张洲(Zhang Zhou)说,「这是一部商业性、娱乐性、同时又是女权主义的电影。这是第一次,而且非常有说服力。」张洲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人。另外,好莱坞制片人也很贴心地迎合了中国的地缘政治愿景,在影片里的地图上绘制了不是很详细的「九段线」,这一做法导致了这部电影在声称拥有部分领土主权的越南被禁演。

多起骚扰或强奸案件

报导引述27岁的王雨倩(Wang Yuqian)说,她赶紧去看了这个电影,生怕它被禁演。报导称,王雨倩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近年来,虽然女权主义思想在中国年轻一代中不断发展,但运动本身却步履维艰。中国当局敌视任何形式的社会动员,毫不犹豫地将争取妇女权利的活动人士给监禁起来。

在#metoo运动展开后,虽然有几起骚扰或强奸案件,但很少有人被定罪,而且相关的讨论经常受到审查,只给那些没有什么要紧的评论留下一点儿空间。

王雨倩说,「在中国,#metoo运动是几乎看不见的。但我们看到,在社交网络上,有关女性地位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讨论」。王雨倩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有点浅薄」。她更喜欢喜剧演员杨莉(音译)的尖酸的幽默,杨莉对有毒男子气所进行的尖锐反驳非常有名。2021年,杨莉这位中国女演员遭受了网路暴力攻击,现在更加谨慎了。

《西方的宣传》

报导称,电影《芭比》在部分男性中引发了同样类型的防御性反应:一些人中途离开了电影院,还有一些人则捡起那些对中国女权主义言论的常见批评,指责电影芭比「助长性别冲突」,指责电影《芭比》「帮助扩散西方的宣传」。

报导称,最狂热的女权主义杀手往往也是民族主义者。一位恼怒的观众在微博上写道,「这部电影将所有男性角色都描绘成邪恶的父权社会的化身。但是,性别怎么可能是原罪呢?男人也是人。」对这位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凸显了西方女性的困境」,而不是中国女性的困境。

报导称,一些男人的愤怒反应已成为女孩之间的笑话话题:《芭比》被作为了测试夫妻中另一半的世界观的工具。7月下旬,「被《芭比》挑衅的男人们」成为微博的热搜词。

《父权制和女权主义的概念》

在一个不太熟悉美国文化密码、尤其是芭比娃娃的国家,这部电影一开始并没有被认为会获得成功。

陕西西安一广告公司的29岁员工纪彦林(音译)说,「我从来没有过芭比娃娃,家里没钱给我买玩具,但我在朋友家玩过仿制的芭比娃娃。」张洲则说,「尽管存在文化差异:比如男人们无法抑制地想要向女孩解释一切的意愿,但我很高兴看到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够因同样的笑话而笑。」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部电影与他们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共鸣。住在上海的32岁的王童(音译)说,「当芭比进入现实世界时,她看到了男人盯着她的目光,并感到不舒服。我很清楚这种感觉。」

影片中,既是美泰员工也是芭比娃娃粉丝的那位妈妈,她关于女性艰难的长篇大论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王雨倩表示,「我认为芭比娃娃可以给人们带来安慰:对于那些痴迷于自己的外表、体重和魅力的女孩来说,电影表明这是共同的问题。」她还说,「我感觉这部电影谈论的是我。」

法国《世界报》记者观察,这部电影在中国的观众主要是年轻的城市女孩,她们在女权问题上态度开放。但这部电影能够触及更宽广的中国观众吗?

对此,来自西安的纪彦林认为是会的。她说,「在中国,很多人都不熟悉这些概念:她说她有一个同事,是个年轻女孩,对这个主题不感兴趣,这个同事不读书,整天刷抖音或者是看电视剧,但她去看了电影芭比。结果,她穿着一身粉色的衣服回到了办公室,她因此了解了父权制和女权主义这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