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手造「罾子船」重生!海科馆重现传统造舟工艺
海洋委员会及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耗时半年,以纯手工打造,成功重现当年的木造八斗子罾子船。(海科馆提供/徐佑升基隆传真)
基隆的八斗子地区早期渔业兴盛,常使用木造的「罾子船」捕捞,但随时代变迁已成为历史。海洋委员会及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为复兴台湾传统造舟技艺,耗时半年进行「重现八斗子罾子船手工造舟计划」,集结专业团队与民众共同以手工打造罾子船,20日由海科馆馆长陈素芬及海委会科长罗斯平协力将罾子船的船身钉上船眼(龙目),象征船体完工落成。木造船即日起将展示于海科馆海洋剧场的半户外空间,让民众能近距离观赏体验。
陈素芬指出,海科馆座落在基隆市八斗子地区,为让八斗子传统的海洋文化可以让更多人认识与重现先人的智慧并得以发光和保存,这项「重现八斗子罾子船手工造舟计划」,团队在历经半年的工作及经由两场次的大众造舟工作坊后,终于完整重现八斗子的罾子船,让这些承载着丰富的海洋智慧和捕捞技术的木造船只能够重回八斗子地区,非常具代表性与象征意义,此次计划不仅是对过往渔业历史的追溯,更是一种造舟技艺的保存与再现。
海洋委员会及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耗时半年,以纯手工打造,成功重现当年的木造八斗子罾子船。20日由海科馆馆长陈素芬(左)及海委会科长罗斯平(右)协力将船身钉上船眼,象征船体完工落成。(海科馆提供/徐佑升基隆传真)
海洋委员会及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耗时半年,以纯手工打造,成功重现当年的木造八斗子罾子船。图为下水测试可成功航行。(海科馆提供/徐佑升基隆传真)
海洋委员会及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耗时半年,以纯手工打造,成功重现当年的木造八斗子罾子船。图为造船工作坊,让民众共同体验造船历程。(海科馆提供/徐佑升基隆传真)
海科馆说明,此次计划的造舟过程中,所选用的材料皆为台湾本地的国产木材,如台湾杉及柳杉,不仅符合环保与永续的理念,也有助于保护本地的森林资源。整个制作过程结合传统技法与现代工具,既保留了手工艺的精髓,又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安全性。
参与的木工团队提及,在造舟的过程中遭遇不少困难,即使有最新的电脑运算辅助图面绘制,但一开始还是无法顺利完成船身外板的流线造型,让他们对先人的造舟工法感到敬佩。在不断的进行图面修正,试图去理解先人的造舟原理之后,终于将船体完成,并经过下水测试,证明船身稳定性及航行能力安全无虞。造舟团队表示,这样的合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一种文化使命,他们为能够传承这份手工造舟技艺而感到荣幸。
海科馆指出,为了让民众有机会参与手工造舟的学习与体验,海科馆于今年8月4日及11月10日分别举办了两场「造舟木工坊」,邀请民众,特别是亲子家庭,亲自参与罾子船的制作过程。透过实作工作坊,参与者不仅学习如何使用木工工具,参与制作船体零件,更亲手彩绘船身的机会。体验这项传统的造舟历程,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手作经历,也让更多人理解木造罾子船在八斗子渔业发展中居于重要角色,唤起大众对海洋的情感联结,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海洋文化的传递者与守护者。
海科馆表示,在船体完工之后会将这艘完成的罾子船永久典藏于馆内,作为传承台湾海洋文化的象征。从明年起,海科馆将持续举办一系列的木工坊与相关推广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学习这项传统技艺,罾子船造船计划不仅是传承技艺,更是让台湾的海洋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再次发光发热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