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为什么没有因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而伊斯兰化?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关于统治与被统治的方法与策略自古以来数不胜数。
无论中外,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无数年来的发展当中,侵略与被侵略,占领与被占领常有发生。江山易主,山河破碎者不在少数。
因而“收复失地”以及西方的“独立复兴”向来都是历史之中的关键词。
而占领并不像侵略一般,意味着横扫而过只留下一片狼藉。占领是长久且可持续发展的,是要在一片土地上扎根长存继而融入到自己的国家当中,成为自有国土的一部分。
坦而言之,长久占领就等同于要将别人的东西抢来的同时,做出一番改造,将之贴上自己的标签,完全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奥斯曼帝国
而如何才能够百年千年甚至永久的将一片抢夺而来的土地变成自有国土呢?毕竟侵略者对于当地人民而言是不可磨灭的伤害与仇恨,建立长期稳定的统治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
因此也就有了促进文化认同与融合的“文化入侵”即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它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达到的征服行为。
纵观我国历史长河之中此类事例不在少数。譬如人尽皆知的“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在她们远赴异国他乡的同时也带去了来自中原的书籍,知识,特产等等文化产物,使得不同文化之间有所交流融合互相认同。
再者更为贴切的便是秦朝时期,秦始皇不仅横扫六国一统中原而且远征岭南百越之地打下了一片极为辽阔的疆土。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山河永固长存,他派遣了秦国50万军队镇守岭南百越之地。
同时做出历史上第一次征召女兵的举措派遣至岭南百越之地,这些原有的女兵与先前的50万军队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在当地生根发芽,由此以往百越遗民在这场文化侵入之中彻底被融合。
无力或许可以占据一方地域,但若想长治久安唯有互相之间的认同与融合。
而作为各种文化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宗教文化也时常被用以长久的统治当中。
而宗教文化的入侵在西方的历史当中极其常见并且百试不爽,基本上一个地区被占领之后全新的宗教观念会如影随形随之而来,与原有的宗教文化不断碰撞以达到融合的目的。
譬如,南斯拉夫被伊斯兰化后彻底分裂,如此者不在少数,许许多多的国家在不同宗教文化的碰撞过后分裂亦或被彻底融合。
然而凡事总有一些意外,作为古希腊文化发源地的巴尔干半岛曾被封建神权伊斯兰教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几百年却并没有伊斯兰化。
巴尔干半岛
一、土地占领
自14世纪开始到16世纪结束,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伊斯兰教帝国——奥斯曼帝国从亚洲西部出发,先后消灭了南斯拉夫境内的斯拉夫国家,继而完全征服巴尔干半岛,在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地建立了长达5个多世纪的军事封建统治。
奥斯曼帝国采用阿尔巴尼亚族省督来统治希腊,用希腊官僚统治罗马尼亚人和斯拉夫人。
伊斯兰教建筑
二、宗教文化入侵
奥斯曼帝国本身就是一个封建神权伊斯兰教帝国,举国信奉伊斯兰教,因而随着巴尔干半岛的沦陷,随之而来的便是伊斯兰教文化的侵入。
而在奥斯曼帝国之前,曾经席卷欧洲的阿拉伯帝国与之不尽相像,虽然影响范围区域有所差别,但对于宗教文化入侵的方式大致相同。
阿拉伯帝国亦是封建神权伊斯兰教帝国,当铁蹄横扫一片疆土之后,阿拉伯帝国并不会在当地大肆屠杀“异教徒”而是以看似柔和实则更为有效的方式缓慢的真正意义上占领同化。
首先,必不可少的便是在国家支持下无数拔地而起的清真寺,伊斯兰教的思想文化在势力统辖范围之内铺天盖地的迅速展开。
奥斯曼帝国
单单宣传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阿拉伯帝国又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促进当地伊斯兰化的进展。
就像最为简单也最为实用的经济政策,毕竟金钱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且最为直接的利益,他们对非伊斯兰教信徒的居民实行更为严苛的税收制度,与此同时对加入伊斯兰教的民众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两者相较之下只需一眼便高下立判。
而教育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立足之本,因此阿拉伯帝国自然不会放过。
他们通过清真寺,地区性的普及基本文化知识和阿拉伯语,作为知识载体古兰经和圣训自然必不可少,因此居民学习文化的同时不知不觉间,接受伊斯兰文化思想
而奥斯曼帝国的做法便与阿拉伯帝国相差无几。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征收一种称为“吉兹亚”的税,而征收的对象则是有体力当兵及有财力缴税的成年男子,不包括奴隶。
或许是因为这些需要缴纳“吉兹亚”税的人使得奥斯曼帝国获得了一大笔税收的缘故,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对于巴尔干半岛的居民皈依伊斯兰教表现得并不热衷。
当然,其间也有人建议强制要求巴尔干半岛的基督教徒全部信奉伊斯兰教,然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阶层对此始终认为,“没有异教徒,哪来的秀色可餐的女性奴隶,和丰富的税收?”
与此同时,“德夫希尔梅制度”在巴尔干半岛展开,他们会在各地非伊斯兰教家庭当中选择相对优秀的男孩强制迫使加入伊斯兰教,而后送进土耳其村庄生活,学习土耳其语,以异族文化培养。
其中优秀的孩子可以被送进宫廷成为贵族近侍,至于其余的也会悉数加入帝国军队成为炮灰。
而即便部分孩子成为了贵族近侍或是担任其他要职,看似飞黄腾达的同时,也始终摆脱不去一个称呼,“卡皮库鲁”意为君主的奴隶。
因此,巴尔干半岛的伊斯兰化稍显缓慢,不过即便如此巴尔干半岛的伊斯兰化依旧进行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
毕竟面对极不公平的苛捐杂税,而且当时的等级制度下成为伊斯兰教信徒已经成为了一种体系上的晋升,因此不少基督教徒选择了表面上的妥协,即加入伊斯兰教但实际信仰依旧是基督教,俨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巴尔干半岛
三、独立
1821年的巴尔干半岛,希腊革命爆发,他们成功的推翻了奥斯曼帝国对于巴尔干半岛的统治。
然而这场革命看似是一场民族革命而实质上更像是一场宗教革命。
因为参战的人之中极大一部分人信奉东正教,而占据领导地位的依旧是东正教教徒,以至于说是希腊人独立更像是原本信奉东正教的东罗马帝国的复兴。
毕竟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希腊民族的看法,提出希腊人说法只是为了吸引那些崇尚于希腊文化的人加入其中。
因此才有了后来持续百年的人口交换。
希腊独立发生之时,奥斯曼帝国已然衰落,因此希腊与土耳其之间频频交战。
后来双方达成协议,用滞留在土耳其境内的希腊人交换,滞留在希腊境内的土耳其人。
巴尔干半岛
然而实质上却是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交换,因为对于希腊人与土耳其人的界定是由信仰来决定的,就像即便是希腊人的血脉但信仰伊斯兰教便会被遣返土耳其。
因此,持续百年的人口交换之后,巴尔干半岛之中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悉数离去,剩余的人口当中将近99%都是信仰东正教的“希腊人”。
所以,巴尔干半岛并非是因为不曾被同化,而是经过这百年人口互换过后,如同换血一般被悉数清空罢了。
以小见大,宗教入侵是可怕的,虽然宗教除却一些应当废除的陋习之外,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信仰宗教的人往往是狂热的,若是被有心人所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如今,便有不少邪恶组织通过曲解某些宗教教义,而后将原本正常的人加以变相“引导”,使之成为危险狂乱的恶徒,继而借助趋使这些迷失本心的人制造危害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件。
同时相关的宗教知识教育也极其关键,我们必须在每一个懵懂青少年的脑海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当接触到不良的信息传导使能够迅速辨别,而后拒绝诱惑,坚持唯物主义的真理守住本心。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现如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难免会接触到一些来自异域的文化以及信息。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面对这些异国文化的同时应当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某些节日之类的外国文化也不要盲目追随,这样方才能够不为奸人所乘,树立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坚守道德底线,维护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