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一号驾驶舱真相被揭露,智商受到了侮辱?点击查看详情!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对“巴铁一号”记忆犹新,毕竟在14年前那个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里,立体巴士这个概念直接刷新了人们的三观。
而试验车“巴铁一号”的出现,更让人们坚信了这个项目必将带领人类走向“交通新纪元”。
只是没想到“巴铁一号”很快就成了庞氏骗局的代名词,而这辆庞然大物也消失在了人们视野里。
如今有博主找到了消失8年的“巴铁一号”,全方位拍下了驾驶舱的设置,看过之后我才发现当时我们被骗得太惨了。
从上图的试验车可以看到,“巴铁一号”的外观非常具有科技感,车头有一丝和谐号的影子,这个庞然大物离地高2米,宽近5米,长22米,自重100吨。
当时人们设想它可以在现有的道路上行驶,在解决了公共出行的情况下,还不用担心堵车问题,乘客的安全也有保障,可以将其理解为行驶在道路上的地铁。
因其概念超前、外形科幻,“巴铁一号”很快就被争相报道,一举成名。
就连国外媒体都被这个概念所震惊,毕竟试验车的出现基本上证明了这个项目的可实施性,而这个创造可是能够改变全世界交通的存在。
当然,在兴奋之余,还是有不少冷静的看客给“巴铁一号”浇冷水。
首先人们发现这个空中大巴试验车是“一根筋”根本没法儿拐弯,也就是说若这个项目投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必须为它重新修建直来直去的道路。
这个漏洞是致命的,有了修建直线道路的成本,还不如修轻轨来得直接。
但这个疑虑很快就被支持者们打消了,人们认为“巴铁一号”只是第一辆试验车,将来肯定会持续改进。
此外, 还有人质疑概念发明者宋有洲,人们发现他只是小学学历,根本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来干成这件事。
不过在看到宋有洲退出研发团队,真实地体验过“巴铁一号”试验车后,大家又打消了顾虑。
然而事实却证明,这一切还真是个骗局。
背后项目公司在靠着“巴铁理财”集资40亿后,骗局被揭露,空中巴士神话就此破灭。
如今时隔8年,终于有人找到了这个庞然大物——“巴铁一号”。
它被遗弃在一个破旧的场地内,依然保留着当初的模样,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初骗局背后的真相。
和半挂车相似,“巴铁一号”一共有四组车轮,每组车轮都有前后四个轨道轮,防止车子不出轨。
两个轨道轮中间是4个橡胶轮胎,负责向前行驶。
车是电力驱动,还自带充电桩。
也就是说“巴铁一号”在驱动方面并没有什么技术方面的突破,说白了就是将一辆电动车套上了空中巴士的壳。
而最让人恼火的,还得是驾驶舱。
在当时看来,这个像是高铁操作台的驾驶室充满了科技感,
多个屏幕监控数据,台面上的操作按钮简约,像是车子有智能驾驶功能。
然而当这个驾驶舱放在2024年的今天来看,基本上就是哄小孩儿的玩具,一股老头乐既视感。
实际上,几个液晶屏幕根本显示不了真实数据,因为车辆根本没有什么数据可以提供。
因为车辆没有转向功能,所以操控车辆的是两个档杆,一个控制档位,一个控制车速。
右边的黑色按钮依次是大灯开关、前窗玻璃加热、雨刮器开关和乘客舱的门开关。
左边的橘色按钮就更直接了,8个开关都是用来控制灯光的,说白了就是灯的开关。
设计师将车辆外的信号灯分为了“红黄绿”单独开关,驾驶室、通道的照明灯都能独立控制。
乘客藏顶部的蓝天白云图案被粗暴的以“蓝天白云”命名,有意思的是按钮显示驾驶舱的几个液晶平板背后是灯带。
更绝的是,这辆空中巴士根本没有集成中央空调,而是藏了一台柜机直吹乘客舱,用空调出风口挡板遮挡后给人造成车辆自带空调的错觉。
也就是说,当年“巴铁一号”在高科技概念的驱使下,研发团队给龙门吊焊了一个具有高科技感的壳子,将电动机和车轮连接,驾驶舱设置了两个操作档杆和多个照明开关,放置了一台柜机空调便骗过了无数投资者。
如今,这辆空中巴士早已被闲置,乘客舱也因为失修漏水如今一下雨车内就是水帘洞。
虽然这个空中巴士当年把我们骗的不轻,但如今看到这辆车,它当年给我们的那种震撼依然是历历在目。
而它现在被闲置一边算是浪费了资源,若它能够被二次利用起来,相信会有不少网友前来打卡。
小编认为,这辆空中巴士最适合作为餐厅来使用。
从其22米长、4.8米宽便能推测,“巴铁一号”的乘客舱大致有100平米,做一个精致的西餐厅绰绰有余,而空有其表的驾驶舱刚好可以派上用场当作厨房,如果还能放在当年专为其修建的特殊轨道,车子缓慢移动起来更有卖点。
其次,这辆空中巴士还能为景区的游客提供接壤服务,毕竟景区内的道路都是需要新建的,将点对点设计成直线、加两条轨道相信不是什么难事。
若是运营得当,这辆空中巴士极有可能成为景区里的一道风景线,要知道如今人们对这样的空中巴士仍然还是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谁都想要一睹为快、亲自体验一番,相信这也是个不错的商机。
但话又说回来,“巴铁一号”闲置了8年时间,若这些商用假设能够实现的话,相信也不会被搁置这么长时间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