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这场流星雨,两千年前的中国人也在看

在即将到来的8月,最值得关注的天象自然是一年一度准时上演的英仙座流星雨。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关于流星雨的一些冷知识。

作为最具观赏性的“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在三者中的观测历史最为悠久。

(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六月戊戌晨,小流星百枚以上,四面行。

——《后汉书·天文志》

以上这段文字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最早观测记录,距今已近两千年。建武十二年六月戊戌换算至儒略历为公元36年7月17日,如果考虑岁差(春分点偏移),这个日期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月12日。

用虚拟天文馆模拟公元36年7月17日日出前的星空,此时英仙座与仙后座都在东汉都城长安(今西安)的天顶附近,当流星自辐射点射出,天空四个方向上都能看到流星自高处向地面落下,形成“流星四面行”的景象。

公元36年7月17日清晨的长安星空,红圈处为英仙座流星雨辐射点︱Stellarium模拟

古代中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地都有不少关于流星和流星雨的文献记录,不过我们如今对流星和流星雨的认知是在近二百余年逐渐建立起来的。1714年,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曾经讨论流星的起源,试图推翻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认为流星是一种地球大气现象的观点。整整80年后,德国学者恩斯特·奇洛德尼(Ernst Chladni)在著作《关于帕拉斯教授发现的铁块与其他类似物体,以及相关自然现象的起源》(Über den Ursprung der von Pallas gefundenen und anderer ihr änlicher Eisenmassen und über einige damit in Verbindung stehende Naturerscheinungen)中再度讨论了产生流星现象的物体来自地外的可能性,同时他希望有人可以开展实验测量流星的高度。

《关于帕拉斯教授发现的铁块与其他类似物体,以及相关自然现象的起源》书影

1798年,哥廷根大学的学生约翰·弗里德里希·本岑贝格(Johann Friedrich Benzenberg)与同学海因里希·布兰德斯(Heinrich Brandes)响应奇洛德尼的号召,利用三角视差原理在两个相距15千米的观测点同时观测流星,尝试测量流星的高度与速度。两人一共同时观测到22颗流星,发现流星出现的高度位于地球的上层大气(35至126千米不等,平均高度90千米)而非更低的对流层。他们还计算出流星的运动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0万千米,约合每秒30千米。以上两个实验结果为流星的地外起源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NASA对2019年双子座流星雨的观测显示流星出现的高度在25~63英里(合40~101千米)之间︱NASA

在19世纪,天文学界发现了流星雨存在辐射点,具有周期性等特点,使用分光镜研究流星光谱,随后又从流星体的运动状态推测出其与彗星的联系。到20世纪,伴随彗星结构理论的更新,我们对流星、流星雨、流星群的认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国际空间站观测到的英仙座流星(位于图片中央偏右)︱Wikipedia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109P / Swift-Tuttle),这是一颗公转周期约130年的短周期彗星,1862年7月,天文学家刘易斯·斯威夫特(Lewis Swift)与霍勒斯·帕内尔·塔特尔(Horace Parnell Tuttle)先后独立发现了这颗彗星。在1862年以前,中国古代天文文献至少记载了三次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回归,分别在1737年,188年和公元前69年。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六月丁卯,客星如三升碗,出贯索,西南行入天市,至尾而消。

——《后汉书·天文志》

现代天文学回推发现彗星在公元188年回归时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仅0.13天文单位,最大亮度可达0等。这一结果也符合《后汉书·天文志》中描述彗星“如三升碗”的形态。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最近一次回归是在1992年,下一次回归预计在2126年7月,届时彗星的亮度可以接近0等,与它在近两千年前回归时的亮度相仿。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的公转轨迹,蓝色圆圈为地球公转轨道︱Wikipedia

回到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根据国际流星组织(IMO)的预报,2023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极大将会出现在北京时间8月13日15时至22时,13日是农历廿七,月相为残月,月球比太阳早约2小时升起,因此月球基本不会影响流星雨观测。英仙座流星的速度可达每秒60千米,属于速度较快的流星雨。

转瞬即逝的英仙座流星雨︱Till Credner

考虑到8月中旬流星雨辐射点(位于英仙座与仙后座交界)在地方时22时后在天空中升至合适的观测高度,对于中国境内的观测者来说,流星雨的最佳观测时间为8月13日晚至8月14日凌晨。在最佳观测时段内前往视野开阔且无光污染的地点观测,每3分钟可看到至少2颗流星划过夜空。

相信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在流星雨期间看到更多流星,许更多的愿(划掉)。对于流星雨观测来说,首要的一点是选择正确的观测点。一个好的流星雨观测地要满足天气晴朗,远离光污染,视野开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天气有一定随机性,而远离光污染且视野开阔的地点可以提前物色。大家可以在光污染地图网站(www.darkmap.cn)免费查询各地区的光污染情况,推荐前往光污染等级3级(蓝色)或以下的地区观看流星雨。

中国西北地区都是良好的观星目的地︱全球光污染地图

虽然8月份天气较为炎热,但流星雨观测属于夜间活动,即便在夏季也要留意夜间降温,及时增添衣物,同时做好防蚊虫措施。流星可能出现在天空中的任意位置,建议准备好躺椅、防潮垫等物品以便躺下观察整个天空,不错过任何一颗流星。

流星雨用肉眼观看即可,建议在正式观测前20分钟关闭所有灯光(可以保留红光光源),让眼睛充分适应黑暗环境。正式开始观测后,可以采用「守株待兔」观测法,即固定观察某一个天区,反复变换观测位置反而更容易错过流星。如果希望看到轨迹更长的流星,届时可以关注辐射点(位于东北)以外的天空。本次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时辐射点高度较低,容易出现横跨天穹的超长流星,可以重点留意天顶(即头顶方向)。

地方时22时英仙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东北低空︱Stellarium模拟

往期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