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是这届房企中报的底色

8月中下旬,房企2022年半年报陆续揭晓。

任正非说的那句“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在地产领域,活灵活现。

据地产壹线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50家房企发出了【盈利警告】,超八成民营房企预亏,部分已公布业绩的国资房企也难逃利润下滑的命运。

市场销售额低迷、又有债务压身,上半年行业举步维艰,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胡葆森或许没想到,建业会以这样的方式排在房企前列。

在目前公布半年度业绩预警的房企中,"河南地产一哥”建业地产亏损程度最高。

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亏50亿元-60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786%-923%。此次亏损为建业地产30年以来的首度大亏损。

另一家区域大佬——“四川地产一哥“蓝光发展排在亏损第二位,【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亏46亿元左右】。

这两家房企前几年规模迅速跃升,夺下千亿房企名号,现在一夜回到解放前,成了“亏损王”。

不过与建业首次现亏不同,蓝光2021年账单中已出现窟窿。2021年全年,蓝光发展利润总额-149.16亿元;归母净利润-138.34亿元。

另外,预计净亏损较高的房企还包括祥生控股、荣盛发展、正荣地产、泛海控股、ST泰禾等,数额均在15-30亿元之间。

预计净亏损10亿元以内的房企有弘阳地产、世茂股份、美好置业、华夏幸福等。

这其中不少房企早在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被送进了ICU。

像祥生、正荣、荣盛,今年以来就一直在处置资产、寻求债务展期;去年亏损390亿元的华夏幸福,已经早进入了债务重组阶段。

症状稍微轻的,净利润也逼近警戒线。业绩预告披露,禹州集团、时代中国净利润跌幅超90%,合景泰富净利润跌幅超80%,中梁控股净利润跌幅超60%。

前地产明星职业经理人朱荣斌在不久前的博鳌论坛上谈到,目前行业内民企问题比较突出,但分析问题不应只局限在民企,也要看到部分国资背景房企的风险。

部分国资背景房企,这届年中报的数据,也黯淡了不少。

第一份新鲜出炉的年报是越秀地产,期内营收约312.9亿元,同比增长29.1%。归母净利润约为35.9亿元,同比下降15.5%。

招商局置地,期内营收137.95亿元,同比增长89%。归母净利润约2.5亿元,同比减少16%。

远洋集团则直接进入亏损行列。8月22日,远洋披露的未经审核财报显示,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8.8亿元。

也有些国企,面子比较薄,找到了“合法合规但不一定合理”的处理方式,给归母净利润撑场子。

比如金融街,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106.04亿元,同比增长93.75%,归母净利润约为10.87亿元-12.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110%。

归母净利增长惊人背后,其实是其出售酒店资产带来了约7.8亿元归母净利润。

当然,也有清流“王炸”保利发展,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108.5亿元,同比增长23.19%,归母净利润达107.2亿元,同比增长4.1%,成为众多房企中盈利TOP1。

业绩大滑坡,各家房企给出了以下原因:

一、房子卖不动

蓝光表示,虽然目前出台了不少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但从落地到市场响应仍需要一定时间,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这一方面是受到上半年经济环境影响,市场整体需求和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因为暴雷地产企业不断增多,许多人担心烂尾,不敢置业。

机构数据显示,在公开披露年度目标的规模上市房企中,截至6月末,多数企业目标完成率不足40%,有近半数企业甚至不足30%。

销售市场的萎靡,直接体现在年中报数据上。

二、存货减值

从中报披露来看,房企资产减值现象普遍。

金科、弘阳、蓝光都提到,由于宏观市场疲弱,现有物业售价下降,存货减值增加。

通过以价换量,促进销售回款是打动市场的最直接手段,但也意味着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减。

加速“缩表”、资产“瘦身”,成了行业回归理性过程中,企业必然经历的阵痛。

还有一些因为战投带来的重调。建业就对投资性物业进行了减值,有分析指出,此轮资产重估是由于国资【河南铁建投】入股,评估会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这对于建业来说是一次业绩大洗澡。

另外,疫情停工影响转结收入、外汇波动也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也是不少房企提到的下滑亏损理由。

在中报可以窥察出,目前行业仍处于艰难复苏时刻。

躺在ICU的房企,最担心不再是报表上的数字,而是——新的债务兑付节点又要到来,这次能不能还上?若挺不过要重组,又还有哪些帐等着去算?

尚在优良生行列的房企,亮明态度很重要。在中报前夕的电话会议上,一些房企审慎表示,“下半年要保证金流平衡、减少拿地。”

以及更加强调,“必然要完成保交楼任务!”

因为在当下,信誉=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