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递表港交所,或将两年实现“A+H”股双重上市

7月10日晚间,百利天恒港股IPO申请获港交所受理,招股书正式公开。截至昨日收盘,百利天恒‎在上交所市值超690亿元。这是百利天恒登陆科创板一年后二次IPO申请。如若顺利完成香港IPO,百利天恒将成为四川少有的“A+H”股公司。

百利天恒的母公司为四川百利药业集团,由朱义博士于1996年创立。百利天恒从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起家,经过多年的发展,转型为一家创新型研发药企。

公司2010年开始战略转型,2014年在美国西雅图创建了SystImmune公司,并先后建立起SEBA双抗、HIRE-ADC、GNC多抗平台,随着临床进展,重心进一步聚焦到ADC。

十年来,百利天恒构建起了ADC药物研发平台,研发了包括BL-B01D1在内的已进入临床阶段的6个ADC创新药物管线,并已开展了约60项临床研究,其中包括9个后线3期临床及13个一线2期临床;公司还搭建了创新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平台,研发包括GNC-077在内的已进入IND或临床阶段的4个GNC创新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管线,并已开展10项临床研究。

公司在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业务板块仍然是其最主要的业绩支撑,并借助这些业务带来的稳定现金流支持创新生物药的研发。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百利天恒的收入主要来自药品销售,主要售予第三方经销商。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个月,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许可费收入,即于2024年3月根据全球战略许可及合作协议收取自BMS的首付款的一部分。

根据招股书介绍,百利天恒短期内的首要任务是在与百时美施贵宝进行全球战略合作后,进一步加快BL-B01D1在中国及全球的临床开发:(i)积极推进BL-B01D1与PD-(L)1联用在一线取代化疗,覆盖PD-(L)1现有的一线实体瘤适应症;(ii)积极推进BL-B01D1与TKI联用,覆盖原TKI一线适应症标准治疗方案;(iii)积极推进在BL-B01D1已表现出积极疗效和良好安全性的十余种上皮源性肿瘤的后线、及新辅助/辅助治疗适应症的BL-B01D1开发。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百利天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12.07亿元、10.13亿元和7.9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774.23万元、3792.29万元和-9999.13万元。到了2022年,亏损进一步加大,营业收入实现7.03亿元,净利润为-2.82亿元。2023年,百利天恒实现营业收入5.62亿元,归母净利润-7.80亿元。

对于2023年的亏损,百利天恒表示,2023年业绩亏损,主要因为报告期内临床三期开展,继续投入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研究,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百利天恒此次赴港二次上市,目的之一是为了深入推进EGFR×HER3双抗ADC项目BL-B01D1以及其余多款潜力药物的后续研发。当然,除公司经营战略外,未雨绸缪,或许是百利天恒此次港股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招股书,百利天恒2022年研发投入3.75亿元,2023年研发投入7.46亿元,2024年前四个月研发投入3.34亿元。随着多项后续临床的开展,以及共担BL-B01D1的海外临床开发费用,预计研发投入仍将快速增长。

百利天恒预期BL-B01D1将于2026年或之前向中国NMPA提交首个适应症的NDA申请,最早于2028年向美国FDA提出首个BLA申请,在未来的三到五年,BL-B01D1将陆续在中国、欧美及其它市场提交更多适应症的监管审批申请。除BL-B01D1外,该公司将努力推动其它ADC及GNC多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开发,通过全球临床研究形成强大且丰富的ADC及GNC研发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