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不是老年人專利 他近視3000度也中標
食药署副署长王德原今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分享,自己先前因白内障而进行人工水晶体置换。记者赖昀岫/摄影
白内障多数是老化引起,但现代人几乎3C不离身,也导致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年轻化,曾有不到25岁的患者,因近视高达3000度而罹患白内障,医师指出,视力变差、对比敏感度差、视觉蒙眬、辨色力下降等都是可能产生的影响,严重可能失明,人工水晶体置换是常见的治疗方式,由于伤口没有缝线,术后6周要避免揉眼睛、过度用眼或让水进入眼睛,也要避免过度运动,并戴太阳眼镜保护眼睛。
三军总医院眼科主任吕大文说,当眼睛水晶体发生混浊现象,导致光线无法穿透水晶体,影像无法聚焦于视网膜,会让患者视力下降,成因大致可分为老年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药物性和先天性等。
吕大文指出,60岁以上长者、家族史、长期服用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眼睛曾受创、眼睛发炎或长期虹膜发炎、患深度近视者等,都是白内障的高风险族群,患者的视力会变差、对比敏感度差、视觉蒙眬、辨色力下降,严重更可能失明。
不过,白内障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高度近视也要特别留意,过去就曾碰过19、20岁的年轻患者,因为近视度数高达3000度,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水晶体会不断致密化,后来就不得不开刀,根据健保资料库统计,年轻型白内障患者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整体而言,一年的白内障手术人数约27万,已超过人口的1%。
对于白内障的治疗,吕大文表示,白内障造成视力模糊而影响工作或生活时,就是手术置换人工水晶体的适当时机,至于人工水晶体的选用,要评估本身需求,年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工作性质等,医师则评估患者度数、角膜、视网膜、黄斑部及视神经等是否能发挥水晶体的功效。
食药署副署长王德原今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分享,自己前段时间看东西都不清楚,晚上开车看路牌时,「右边眼睛OK,左边眼睛怎么看就是模模糊糊的,以为是老花眼,怎么验光度数都一直加」,而且看东西色调变得黄黄的,后来才发现是白内障导致水晶体混浊,所以现在两眼都已置换人工水晶体。
王德原表示,考量开车、工作、看电脑、批公文等需求,所以自己选择的是「单焦人工水晶体」,并保留275度的度数,所以看近的时候,会有另一副度数浅的眼镜。
食药署医疗器材及化妆品组科长叶旭辉说,依「医疗器材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人工水晶体为植入式医疗器材,用于取代人体水晶体,一般由玻璃或塑胶材质组成,风险等级属于第三等级、高风险性,统计至今年11月11日,效期内许可证共176张。
叶旭辉指出,过去3年有92件人工水晶体相关不良案件通报,有35件为术后不良反应,如视力模糊、眩光、头痛等,或近视问题仍未改善等,其余57件则和产品本身相关问题,都做过矫正预防措施,如产品回收,或由医师评估是否需要再次手术。
三军总医院眼科主任吕大文说,高度近视也是白尿病的高风险族群。记者赖昀岫/摄影
三军总医院眼科主任吕大文指出,人工水晶体的选用,要评估本身需求,年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工作性质等条件。记者赖昀岫/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