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军功牌 见证赛夏族历史

国立台湾博物馆与苗栗县政府主办「maSpalaw台湾馆赛夏族文物返乡特展」,1日记者会上,台博馆长陈济民(右)与赛夏族人日文来展示「日阿拐军功牌」。(方濬哲摄)

历经超过半世纪,台博馆所珍藏的数10件赛夏文物即将回娘家!包括清朝刘铭传颁给族人的军功牌、象征部落身分地位的耳饰、传统器物籐背篓等每一件文物,都是赛夏历史与文化的缩影,昨天多位耆老北上参与文物启运,心情特别感动。

这是台博馆的赛夏文物首返乡,这批珍藏连同族人在部落间经由田野调查、募集的当地文物,自12月5日起于苗栗南庄的赛夏族民俗文物馆「maSpalow—台博馆赛夏族文物返乡特展」展出。展品包括织品、编器、书面文物、贝珠金玉、武器等共47件,年代涵盖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

还原南庄事件

昨天馆方公开亮相三件文物,其中「日阿拐军功牌」是光绪13年间(西元1887年),巡抚刘铭传颁给南狮里兴社头目日阿拐的功牌,奖励他协助清政府「开山抚番」有功;日治时代1902年,日阿拐又因南庄制脑权利纷争,率赛夏、泰雅、汉人抗日,攻进南庄支厅,史称「南庄事件」或「日阿拐」事件。

日阿拐是赛夏族名人,身分来历也很特别,他自大陆渡台后,被赛夏族人日有来收养。他的曾孙日文来昨天到场,表示家中还收藏有全套的祖先遗物,而纸类文物在赛夏家族中地位崇高,台博馆收藏的日阿拐军功牌为散落在外的唯一一件,相当难得。

「男子蕈状贝片耳饰」则由赛夏耆老赵正贵借由老照片指认,这副耳环为他祖父、新竹五峰北赛夏大隘社总头目赵明正所有,他很感谢馆方将之保存良好。耳饰以四根铁钉连接贝柱与贝片,装饰华丽,为男子武勇象征。

3文物回娘家

赛夏族最具特色的生活器物「喇叭口籐背篓」,上半部敞口的「喇叭口」造型、细密无孔的斜纹编法,原是为了方便取物与防止谷物散落,实用且兼具美感。过去的竹藤编工艺主要由男性制作,目前转为女性传承。

赛夏族目前唯一编织工艺师章潘三妹见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工艺古物,相当感动。她的父亲就是藤编工艺师,后来她从父亲和老师身上习得这项技艺,她表示赛夏族文化给人神秘印象,不像泰雅、阿美有活泼歌舞,而以静态工艺取胜,目前她努力推广传承这项工艺,希望免于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