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习会后 台湾牌效应递减

(图/美联社)

美国总统拜登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举行首度面对面对话,美中对台湾问题的红线更为清晰,尽管歧见仍在,战火烟硝略见缓和,双方姿态与谈话调性已有微妙转变,特别是拜登从会前到会后一再着墨「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并强调他「言而有信」,这是坚持「亲美抗中」路线的民进党必须正视的警讯。

拜登在会前就强调美国的「台湾准则始终未变」,在「拜习会」及会后记者会中,他更是不断重复「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根据白宫的谈话纪要,拜登在过去几次拜习视讯会中「重申美国对台湾政策没有改变」,或表示「关于台湾,拜登总统强调美国政府政策没有改变」,都没有凸显「一个中国」。

关于美国一贯反对片面改变台海现状的立场,矛头通常指向中共,拜登这次则补上「任何一方」,扩大到台湾,在两岸间保持平衡的立场。在最重要、最高层次的国际政治舞台,拜登的细腻动作自然有其重大意涵。

美国对拜习会的目标之一在双方厘清、了解对方的红线,习近平就画出一条坚定、强硬的红线: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希望看到并始终致力于保持台海的和平稳定,但台独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相较过去习近平警告拜登的说法,如「台湾问题如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此次见面三分情,习刻意回避了敌对性的用语。

缺乏战略互信是美中关系另一个症结,中方常批评美国是说一套,做一套,习近平这次仍不忘提醒拜登,「总统先生多次讲过不支持台独,…。希望美方将总统先生的承诺落到实处。」拜登表示,他「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某种程度也正面回应了习近平的关切。

拜登仍然表达「美国反对中国对台湾采取胁迫性和日益侵略性的举动」,但也表明美国与中国虽强力竞争,但并不寻求冲突或新冷战,为逼近「临界点」的美中关系降温。西方媒体对拜习会评价颇为正面,原因之一就是双方谈话坦承、直率、深入,即使尚无和解之意,但务实回避了台湾问题形成的障碍。

美中对台立场与政策不会因为一次元首对话而改变,双方短期也难做出重大让步,但拜习会为两国关系打底,负责管理战略竞争,避免因台湾问题发生冲突,在这个共同基础上,再寻求对气候变迁等跨国威胁的合作。

在美中战略竞争、重建世界秩序及共同对抗人类挑战的大架构下,美国对台态度将更趋审慎,台独空间必然遭到压缩,「台湾牌」效应相对递减,这是台湾必须严肃面对的后拜习会「新现状」。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