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魅力 巴菲特也为之着迷

《白银市场争夺战:从富兰克林到 巴菲特,点燃全球经济与关键决 策的致富货币》作者/威廉.希尔博出版社/联经

QR Code

1997年7月25日,巴菲特开始重返白银市场,当时银价是每金衡盎司4.33美元,到了年底,巴菲特得意地宣布,该「持仓产生了9,740万美元的税前收益」。他也说明自己投资白银、使白银占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投资组合约2%的理由:「我和查理得到结论,认为供需平衡会需要更高的价格。」巴菲特喜欢白银,是因为工业界的年消费量大于矿业产量,亨特兄弟受白银而非黄金吸引也是出于此因。不过,巴菲特也很快地在自己与那三位身败名裂的亿万富翁之间划清界线:「我们在估算白银的价值时,完全不考虑预计的通货膨胀。」话虽如此,在其他所有人看来,白银价格突涨令人回想起市场遭挤压的过去,人们也自然而然地将巴菲特与班克‧亨特相提并论。

巴菲特试图减少人们联想到挤压轧空的可能性,在原始的新闻稿中表示:「如果任何卖家无法如期交割,波克夏愿意收取小额费用,合理延后交割期限。」回顾当初,巴菲特声称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刻意避免购买能轻易交割的货量」,不过从同时期的白银逆价差交易看来,事实不然。巴菲特是旅行家保险公司的大股东,也曾利用它的商品交易子公司-菲布罗公司-在伦敦囤积白银,榨干商品交易所仓储,并造成供给短缺的假象。《卫报》解释:「白银应巴菲特先生的订单送到伦敦,从此就消失在神秘帘幕之后,因为伦敦并不会发表库存银条的数据。」巴菲特的银条存放在伦敦,亨特兄弟的银货则悄悄藏在瑞士。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调查才刚开始,就在1998年2月3日被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新闻稿终结了,由此可见巴菲特正直诚实的声誉,以及操纵市场模糊不清的定义。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一次也没提及华伦‧巴菲特的名字,以气象局报导热带气旋的口吻总结事件:「1997年7月与1998年2月之间,银价从每金衡盎司4美元突涨至超过7美元,最显著的担忧关乎伦敦大规模持仓持有者对白银的需求。尔后,市场得以提供足量的供给,价格下跌,价差也随之减少。」先前控告菲布罗公司操纵市场的纽约律师克利斯托福‧洛维尔撤回诉讼,加入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旁观的行列。

操纵市场本质上是主观事件,操纵者必须有意扭曲价格,因此巴菲特的评价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执法部门控告亨特兄弟时期的部门首席律师丹尼斯‧A‧克雷吉纳(Dennis A. Klejna)表示:「依法证实市场操纵非常困难,因为人们购买大量商品期货合约或大量实体商品,也可能是出于合法原因。巴菲特囤积白银挤压了银市,但在证明单一投资者操纵市场之前,你必须先学会读心术。当初的陪审团判亨特兄弟有罪,是因为他们和其他交易人共谋、违反了反垄断法,而华伦‧巴菲特的投资模式与共谋操纵市场完全不符合。巴菲特的成就源自特立独行的投资模式,如他在1997年的波克夏海瑟威股东信中所述,他往往在所有人卖出之时买入:「你花非常高价格,买的是愉快的共识,而悲观思想会使价格跌到真正诱人的程度。」巴菲特投资白银的行动,也符合他的论述。

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未曾揭露它持有白银平均每金衡盎司的价格,不过它在1997年公开9,740万美元的税前收益,表示它可能在1997年以每金衡盎司约5.05美元的价格,购入约1亿1,120万金衡盎司白银,余下1,850万金衡盎司的价格则是每金衡盎司约5.5美元。巴菲特在低价时期用现金购买白银,所以理论上能和他的可口可乐股份一样,永远不释出。但后来他感到不耐烦,自责道:「我买得非常早,也卖得非常早。」巴菲特错失了爆炸性的银价暴涨时期,不久后,银价将挑战亨特时期每金衡盎司50美元的纪录。

更多摘文详见:

bit.ly/3Oxcp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