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85%!被曝以假充真,又一收割中产家电巨头,从网红跌落神

前言

在中国的小家电市场,曾有一个品牌像一颗新星般迅速崛起,以其讨喜的外观和亲民的价格,迅速赢得了年轻人的心。

这个品牌就是小熊电器,然而商场如战场,昨日的宠儿可能转眼间就成为今日的弃子,这个曾经的明星企业频频陷入争议。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财务总监离职、股价大跌、溢价收购亏损公司等等种种迹象,这也让小熊电器的名气一落千丈。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曾经的“创意小家电第一股”跌落神坛?小熊电器的现状又如何呢?

从网红到争议

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网红”二字似乎总能带来无限商机,小熊电器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凭借其可爱的外形和实惠的价格,迅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小家电品牌。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曾经的“网红”品牌却频频陷入质量争议,让人不禁感叹,流量虽好,但也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据全国12315消费者投诉信息公示平台的数据显示,小熊电器近期的投诉量激增,仅在一个月内,投诉总量就达到了24件,环比增长了惊人的242.86%。

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从豆浆机到电风扇,再到电饭煲,几乎涵盖了小熊电器的主要产品线。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质量问题并非个案,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小熊电器的投诉已经超过了800条。

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产品刚买回家就无法使用,有的使用几次就出现故障,更有甚者,还出现了电饭煲自燃的严重安全隐患。

面对如此多的质量投诉,小熊电器的应对似乎也显得力不从心,有消费者反映,当他们向客服反馈问题时,常常得到的回复是“过了退货时效”,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熊电器的产品质量问题如此频发呢?细究其中缘由,我们不难发现,小熊电器一直以来都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倾向。

翻看小熊电器的财报,你会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2023年,该公司的销售费用高达8.84亿元,而研发费用仅为1.43亿元。

这意味着,小熊电器在营销上的投入是研发投入的6倍多,即便到了2024年上半年,这种失衡的状况仍未得到改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高达18.66%,而研发投入仅占4.4%。

这种倾斜的资源分配策略,无疑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创新,当企业过分依赖营销手段,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时,质量问题的频发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策略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产品质量下降会导致消费者口碑变差,而为了维持销量,企业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营销投入,从而挤压研发资金,最终导致产品质量进一步下滑。

如今小熊电器的品牌形象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曾经备受追捧的“网红”小家电,如今却被消费者吐槽为“智商税”。

这种口碑的急剧下滑,无疑会对小熊电器的未来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那么小熊电器是如何从备受追捧的网红品牌沦落到如此境地的?其创业之路又经历了怎样的起伏?

创业之路

中国家电市场巨头云集,美的、九阳、苏泊尔等传统品牌掌控大半江山,于此情境中,一位叫李一峰的理工男,竟敏锐捕捉到了市场的别样契机。

李一峰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专业毕业后,没有选择加入传统大厂,而是另辟蹊径,创办了小熊电器。

他的目标很明确:主打高颜值、低价位的小家电,专门吸引年轻消费者,小熊电器的第一款爆品是酸奶机。

在当时,酸奶机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类,但李一峰敏锐地捕捉到了年轻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他设计了一款外形圆润可爱的酸奶机,并与乳酸菌发酵剂品牌合作,推出了专配的制作酸奶材料。

这款产品一经推出,立即引起轰动,第一批2000台酸奶机很快售罄,紧接着又接到了10万台的订单。

尝到甜头的小熊电器,自此于“高颜值小家电”之路全力奋进。煮蛋器、电热饭盒、豆芽机等,皆在其开拓的范畴之中。

这种策略恰好迎合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化、趣味性的消费心理,为了让更多年轻消费者受惠,小熊电器选择与电商平台深度绑定。

并借助网红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兴营销方式,迅速打开了市场,2019年,小熊电器成功上市,成为创意小家电领域的首个股票。

然而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隐忧,小熊电器的产品线虽然看似丰富,但实际上过度依赖某些爆款产品,这种策略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也埋下了隐患。

当市场趋于饱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多元化时,单一的产品线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更重要的是,小熊电器似乎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在追求“颜值”的同时,是否也同样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提高,仅仅依靠可爱的外形和低价策略,还能支撑小熊电器走多远?

危机四伏

当“网红”光环逐渐褪去,现实的考验接踵而至,2024年初小熊电器公布的财报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连续两个季度业绩双双下滑,2024年一季度,小熊电器的营收为11.94亿元,同比下降4.58%,净利润为1.508亿元,同比下降8.53%。

更令人瞠目的是,在2024年第二季度,小熊电器的归母净利润仅为1014万,同比暴跌85.89%!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雪上加霜的是,小熊电器的管理层也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2024年6月,公司公告称,财务总监冯勇卫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

细心的投资者很快发现,这已经是小熊电器一年半内第二位离职的财务总监了,管理层的频繁变动,往往预示着公司内部可能存在问题。

两位财务总监的相继离职,不禁让人联想到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存在隐患,这种猜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小熊电器的担忧。

面对业绩下滑和管理层动荡,小熊电器的股价也随之大幅下挫,从2024年5月15日的67.8元/股高点,到7月9日的44.07元/股,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小熊电器的股价跌幅达到了35%。

这样的跌幅,无疑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小熊电器的创始人李一峰选择了一个令市场颇感意外的举动,溢价收购。

2024年7月18日,小熊电器宣布以约1.544亿元的价格,收购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1.78%的股权,溢价高达109%。

罗曼智能主营个人护理小家电产品,包括口腔护理电器和美发护理电器,这次收购,被小熊电器定位为“深度布局个护小家电产品”的战略举措。

可是市场对这一决策却颇有微词,因为罗曼智能的自主品牌业务目前处于亏损状态,有投资者质疑这是否是一次“购买不良资产”的行为。

小熊电器的这次收购,是否能够成为其转型的突破口?还是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行业洗牌

小熊电器的困境,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小家电行业的现状,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23年国内厨房小家电市场呈现收缩趋势,零售额和零售量均同比下降。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下滑趋势预计在2024年仍将持续,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家电市场的萎缩呢?

答案可能在于消费升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小家电的要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

简单的功能和可爱的外形已经不足以打动消费者,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功能和性价比。

在这种趋势下,小家电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首先品质为王,那些只靠外观吸引人、但实际用处不大、质量也不过关的“网红”小家电,正在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并且智能化成为新的竞争焦点,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智能家电的需求日益增长。

能够自动识别食材、调节火候的智能电饭煲,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推荐食谱的智能料理机,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在成为现实。

再次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小家电行业的品牌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那些拥有核心技术、注重产品品质、提供优质服务的品牌,正在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相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则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最后服务正成为新的竞争维度,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优质的售后服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正成为小家电企业制胜的关键。

能够提供完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问题的企业,将赢得更好的口碑和更高的用户忠诚度。

结语

现在小熊电器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荣耀,而这所有的一切也是在给小家电器一个警醒,吸引人的噱头不能够让自己在行业当中站稳脚跟。

只有质量才是最终的王道,只有紧跟时代,不断创新进取的企业,才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章

江苏经济报2024年10月22日《小熊电器遭遇业绩“滑铁卢”,厨房小家电不“香”了》的报道

新京报2024年10月17日《小熊电器“真熊”:公司股价腰斩、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滑超三成》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