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茶室4重症个案都醒了 1人下周换肝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至今维持34例通报,其中2死、4重伤、3人在一般病房、25人返家休养。(疾管署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国内3月底爆发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截至4月7日共造成2人死亡,另有4人在加护病房、3人在一般病房。卫福部次长王必胜今透露,4名重症个案都已苏醒,其中1人预计下周换肝。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至今维持34例通报,其中2死、4重伤、3人在一般病房、25人返家休养。这起群聚的元凶为「邦克列酸」,为国内第一起邦克列酸中毒案。
王必胜12日透露,4名重症个案都已经苏醒,这4人都可能需要换肝,其中1人已安排好下周进行移植手术。至于其余住院者,由于距离事发日已过一段时间,预计毒物已降低到很低的水准。
国内最早揭开宝林中毒疑云者,是马偕医院团队。加护病房护理小组长叶淑美分别在3月21日、24日先后接触过2名病患,发觉两人的病情发展迅速,检验报告数值类似虽然到院时间不同,但都吃过同样的食物。
叶淑美在交班时,将这项重要线索告知了重症医学科医师王薏婷。在加护病房待了7年的王薏婷发现,病患的症状与过往常见的败血性休克不同,治疗反应也与预期有落差,这让她对致病因素画上了大大的问号。得知餐厅即将在3月底歇业后,便咨询了急诊医学部毒物科主任苏昱彰的意见。
为求谨慎,苏昱彰建议进行特定检测,排除如A型肝炎、E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可能,经确认两人都曾食用过河粉后,他快速查找医学期刊,迅速查询到文献佐证,推论邦克列酸的可能性极高。3月27日,卫福部邀集专家及各医院召开紧急会议时,苏王两人与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立国共同出席,报告了这项发现,让原本陷入胶着的案情获得重要的突破。
苏昱彰表示,邦克列酸是一种国际少见的毒素,在台湾更是前所未闻,通常由细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唐菖蒲伯克氏菌)产生。其存在于保存不当的发酵米类制品中,攻击细胞粒线体,导致多重器官功能衰竭。王薏婷表示,此次能够及早锁定辨别毒物种类,完全有赖医疗团队的合作,医师及护理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追根究底探察的态度,才得以掌握关键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