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案邦克列酸奪6命 嚴重個案「巧合共通點」曝
今年3月爆发的宝林茶室食安风暴震惊社会。本报资料照片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震惊社会,共造成6人死亡、多人住院,「罪魁祸首」邦克列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只需1至1.5毫克就可能致命,是否BMI较高的人容易累积较多?毒物科医师指出,这可能只是纯粹的巧合,目前无法确定,「希望不要再碰到」,毕竟这个毒素目前尚无解毒剂。
台北荣总毒药物防治咨询中心,今起举行为期2天的「国际中毒防治与研究发展研讨会」,登场的第一个讲题是「食物中毒」,主要讨论今年3月的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
台北荣总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说,邦克列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以目前已发表的研究结果,已知的作用机转为抑制粒线体上的转位酶(ATP),使提供粒线体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减少或消失,细胞无法进行呼吸或能量交换,导致死亡。
现场提问,BMI过高是否为危险因子,导致体重较重者体内累积得多?杨振昌表示,目前无法确定,但这样的说法有被提出讨论。
台北荣总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治医师何扬表示,邦克列酸是一种很强的粒线体毒素,目前尚无解毒剂,中毒可造成快速恶化的肝肾衰竭,治疗多以支持性疗法为主,在合并肝肾功能衰竭的个案,多种体外移除疗法皆有被使用, 包括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术、血液透析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过滤术等。
有没有方法可以加速移除体内毒素?何扬说,很多人接受洗肾和洗肝治疗,透过有限样本,分析能否有效率的把毒素移除,「目前我们得到的证据,是觉得没有很有效,但也没有很明确」。
何扬表示,所有方法中,大概只有使用血浆置换术之后,发现毒素短暂下降,移除的血浆中确实验到邦克列酸存在,证实可以被移除,但短暂降低血中浓度后,病人还是没有改善,有些过世患者体内还是有高浓度毒素,显示毒素已进入五脏六腑,假设未来再遇到这样的病人,或许可以考虑及早密集地进行血浆置换术。
三军总医院急诊医学部住院医师熊兴邦说,当时曾收治一名53岁女性,有B型肝炎病史且无定期追踪,因食用炒粿条,出现喷射性咖啡色呕吐及腹部胀满感至急诊,就医时血压86/46毫米汞柱,心跳每分钟157次,无发烧且意识清醒,检查发现巩膜泛黄且黄疸,急诊室血液检验显示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
这名患者转入加护病房,仍有间歇性咖啡色状呕吐,并很快出现肾功能恶化伴随少尿和多重器官衰竭,以及激躁和谵妄现象,怀疑与高血氨引起肝性脑病变;为保护气道进行气管内插管;脑部电脑断层检查显示,除老年性脑萎缩外未发现水肿现象;胃镜显示食管慢性溃疡性炎症和出血性胃炎。
熊兴邦说,团队因怀疑为邦克列酸中毒,院方开始评估肝移植的可行性,同时给予积极的支持性治疗,其中包括血液透析、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和高压氧治疗,虽接受几个月积极治疗,患者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