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茶位费洗脑半辈子的广东人,终于觉醒了?
“你们广东人有点意思,吃饭蛮双标的!” 带着北方朋友刚从拥挤的早茶餐厅出来,他就对我发表了这么一个看法,搞得我一脸困惑,以为他是不是之前在这家餐厅受过不公正对待。
没料到他说,“2块钱一包的纸巾你牢牢记挂要退单,没有服务也没怎么喝茶的10块钱茶位费,你倒啥也没说。”
突然语塞。拒绝为每一包不合理的餐桌纸巾埋单,大概是广东人最引以为豪的餐桌硬气,但在日渐猛涨的茶位费面前,我却的确不太敢说什么。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广东人,从小到大我都几乎没有在餐厅里喝到过一杯匹配得上茶位费价格的茶水,但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却几乎不会让服务员在最后结账时退掉茶位费。
广东人的餐桌上,怎么会让这种拎不清的时刻发生了这么多年?
有记忆开始,我们到餐馆吃饭,就是需要主动问服务员拿开水,自己动手烫碗筷,并且默默接受按人头计算茶位费。不管餐桌上点了什么燕鲍翅肚,山珍海味,菜品摆放得多挤,都下意识地为那个壶嘴套着半截发黄塑胶管,壶盖绑着条被茶水浸到变色的棉绳的茶壶,留一个重要位置。
但那会儿我的世界只有广东省那么大,所以没觉得是个问题,但成年后到外省出差旅行,发现结账时小票后面并没有茶位费,有时甚至米饭也不算钱,会发现自己反而觉得不自在,好像是平白无故多占了老板什么便宜。
倒也不是广东人阔气,或吃饭离不开这壶茶。在家里吃饭,我们就从来都不会饭碗旁多配一杯热茶。只是到了餐馆,当服务员从我们拉开椅子就站到桌子旁大声发问“喝什么茶,菊花普洱铁观音”时,我们就像巴浦洛夫的实验,默认这是不可省略的生命必然,是约定俗成的“饭前问候仪式”。
更让我想不通的是,教会我给茶位费的爸妈,其实从不真的喝外面茶楼的茶叶。我妈会说是她是“寒底”体质,喝不了绿茶和铁观音,不然夜晚得咳嗽;我爸则说自己嘴刁,茶楼选茶不如自己好,所以只会要一壶白开水,再拿出自家带来的茶叶重新泡上。但,两人都会照付茶楼并没减价的“茶位费”。
他们本身可都不是遇事隐忍的老好人。吃到不新鲜的鱼,我爸几乎必然会生气地喊酒楼经理出来检查下菜品质量;遇到煮得太老的白切鸡,我妈甚至可以踱步到厨房把厨师教训一番。但遇上不好喝的茶,他们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认了。
今年年初,#广东茶位费被北方人制裁了#上了热搜,也是几位北方朋友,第一次来到广州的餐馆吃饭,因为坚持自己在就餐过程中没有喝茶,把结账时餐厅收取茶位费的行为举报了。据说北方大叔在现场和服务员据理力争并争赢的时候,在场的其他广州人纷纷给了他掌声表示支持。很多没到场的广州人也纷纷在帖子下留言,感谢并呼吁北方朋友来粤帮忙“整顿”茶位费。
再仔细回想我的小时候,偶尔周末一大早会被爷爷喊起床陪他去喝茶,揉着没睡醒的双眼问阿爷为什么要这么早出门时,阿爷总会得意地告诉我:“八点前免茶位啊,走快点,阿爷今早请你多吃一笼排骨。“
这样想来,广东人也苦茶位费久矣?
外地朋友可能不清楚,在“茶位费”以前,广东人还经历过更为离谱的“茶芥费”。
茶芥费,就是茶位费和芥酱费的合称。过去,当我们在茶楼选好位置入座,服务员不仅会主动端上来热茶,还会一起拿来两碟炸花生、咸酸萝卜或其他的调味酱料和餐前小菜,然后在结账上会把每份钱都毫不客气地加在账单上。一份餐前小菜,可以收取从2元到20元不等的费用。
因为不好意思询问小菜价格,又怕结账时会被“刺客”刺到,印象里,大人们总是会找些借口婉拒掉这些小菜,比如,孩子热气不能吃,酸萝卜太辣不喜欢…每次我眨巴着眼睛说希望那碟看起来炸得酥香诱人的花生米留下,我爸都会给我投来一个不懂事的眼神,暗示我不要再“丢人”。
大概主动退的人多了,久而久之,收茶芥费的茶楼也少了。
然而茶位费却从未消失,甚至越涨越高。从我儿时印象里的1元,2元/位,到了现在5元、6元一位起步,甚至有收到15、20元一位的高价茶位费。尽管如此,却依旧阻挡不了广州人每周末早起全家老小,乐也融融去茶楼喝茶的热情。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包括我在内很多广东人,都已默认了 茶位费 是广府饮食文化里不可被抹去的一部分,虽然有时难免反感,但多数时候表示理解,明白所谓的茶位费,买的是位,不是茶。纸巾可以自带,芥酱可以不吃,但茶不能不“叹”。所谓“叹”,就是要放慢时间,放慢速度,泡上一壶茶,逍遥淡定消遣去半天的时间。
说来,我们交茶位费“叹茶”是有上百年的渊源了,早在清代,广州就有了一种叫”二厘馆“的茶馆,顾名思义,给了二厘钱的茶资,即可上楼饮茶,悠哉享受一盅两件的”慢时光“。慢慢发展到了现在,就成为给了茶位费,就可以心安理得在茶楼里坐一个上午,让服务员无限加水续茶,不少老人的确就在茶楼喝茶看报坐一整个上午打发时光。因为会影响到商家的翻台率,收取茶位费相当于“礼貌地”把损耗分摊到客人身上,减少商家的损失。
听起来,这也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而即使不喝茶也要被算上的茶位费一帐,是广式茶客跟茶楼,餐厅跟顾客之间多番暗地里“讨价还价”的结果。
所以我理解茶位费的过去,理解它的存在,但也愈发反感它偏离历史,野蛮生长的如今。
如今在广州深圳等地吃饭,已经不只有茶楼收茶位费这么简单了,烤肉店、火锅店、泰国菜、湘菜、川菜这些和早茶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餐饮企业,也都开始不约而同把茶位费当做重要创收手段!尤其那些连“寿眉”“香片”“菊普”都傻傻说不清楚的“外籍“餐馆,端来几杯毫无感情的常温柠檬水,账单上就明目张胆地收取了食客的茶位费,这就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
茶位费不是广州人乐见其传播的粤式文化,它有它存在的历史,但就让它存在于广府茶楼就好,其他餐饮届同学,你们怎么就能把这行为当榜样来抄作业了呢?
当互联网在为茶位费争论不休时,我那谨遵传统的父母,对茶位费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这两位平时出门不舍得打车,骄傲享受老人卡免费坐地铁福利的他们,竟开始在每周末固定的全家早茶聚会里,提出要改去那些茶位费收得更离谱的“茶皇厅”!
先科普一下“茶皇厅”,这是可能只有广州人才懂的茶楼“VIP区域”。如果大厅茶位费是5元一位,那茶皇厅就会收取10元甚至20元一位的高倍价格。但相应的,“茶皇厅”里提供的也是区别于喧闹大厅,更雅致的红木桌椅,以及美景尽收眼底的风景位。泡茶会给到山泉水、煮茶器和整套白瓷或紫砂泡茶茶具,以及相对更优质的茶叶。
但这倒不是我父母想去的原因,他们更看重的,是不用早起等位的尊享待遇——这就像迪士尼的尊享卡,虽然多花了钱,但在好不容易挤出来的假期里,能抓紧早点见上玲娜贝儿并且有更多的合照机会,这钱,花得非常乐意。
当大厅外排队的年轻人风卷残云狼吞虎咽地吃完凤爪排骨虾饺烧卖,在服务员压力的眼神里不得不起身埋单让餐厅翻台,爸妈们可以继续悠然自在续水泡茶,再多坐一会,毕竟VIP价格都给了,多喝两口茶才合理。明明知道是商家的套路,却甘之如饴地入坑。
花钱买服务,本就是自古以来商业世界的运行法则,这没有问题。真正让广东人深恶痛绝,振臂高呼希望北方朋友赶紧来整顿的,不是“茶位费”本身,而是深陷其中分不清对错,但实则不合理的强买强卖。
如果茶位费要存在,它应该是一张让茶客欢欣愉悦通往游乐园的门票,是一场宾主尽欢,你情我愿的交易。对于那些只收钱不办事的茶位费,广东同胞们也应该挺直腰杆站出来,像拒绝劣质的收费餐巾纸一样,硬气地告诉餐馆们,我们愿意高价为好食物好手艺埋单,但拒绝一切浑水摸鱼乱入的茶位费。
毕竟,粤人吃饭的精髓在于“尊重食材”,几百上千年来立下的好规矩,怎能让茶位费给坏了“尊重”二字?
点击有惊喜:
本期作者| 斯小乐
编辑|梅姗姗 视觉/创意|BOEN
摄影| 《风味人间》、《沸腾吧火锅》、斯小乐、小红书@巡逻三队-玺队长、急速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