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600年的“熟女控”,其实是一代雄主

01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一封十万火急的奏疏摆上了明宪宗朱见深的龙案。辽东总兵官郑宏紧急奏报:女真人突破了开原庆云堡(今辽宁开原市庆云堡镇),深入辽东境内,大肆烧杀抢掠,明军不敌,已然连败了几阵。更为忧虑的是,这些女真人在得手之后,并没有想带着战利品撤退的意思,竟然一反常态的在庆云堡扎下营寨来,貌似打算长期霸占,使庆云堡成为事实上的女真属地。可还没等朱见深有所动作,郑宏的第二份紧急奏报接踵而至。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海西、建州两部女真组成的联军,攻入鸦鹘关(今辽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三道关),明军再次大败,指挥使邓佐力竭身亡。接二连三的败报使朱见深大为光火,便派出精明强干的左都御史李秉出任辽东总督,前往辽阳整饬军务,并伺机反攻。02待李秉到任后一查,才明白明军前几次战斗力如此低下的症结所在:原先,在明军内部有一种惩罚手段叫做“带俸差操”,用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停职反省,是用来处罚那些偶尔犯有小错的士兵,至于小兵日常的工资,一律打折发放;而时间一长,有人便卡着里面的BUG:明代中期边患日益严重,但凡上了战场,基本全须全尾儿活着回来的很少。于是,那些不想上战场的,全都找由头“带俸差操”了。虽然工资打折发放,但总比上战场丢了性命要强。演变到最后,甚至有人愿意花钱找人揭发自己犯错。于是吃空饷不干事儿的越来越多,这战斗力不下滑才见鬼了!找到毛病之后,李秉便火速纠偏,出台了一条新规定:除非监守自盗、贪财枉法、伤风败俗等重罪,其余因偶有小错被罚带俸差操的,朝廷一概不认,士兵全部回到原岗位整兵备战,再有托故不到、偷懒摸鱼的,一律按流放罪处理。这道命令一下,辽东边军风气大变,无人再敢偷奸耍滑。谁都知道在李秉这位铁面总督的面前,混事儿是混不过去的。明军又开始支棱起来了,接下来的戏码,当然是给对面那些不长眼的女真人一点颜色瞧瞧!03之前,在庆云堡一带闹事的女真部落首领叫董山。这哥们儿姓爱新觉罗,是后来横空出世的猛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同时,这哥们儿身上还有明廷的官印,他是建州左卫的都督同知。这里,需要特别交代一下建州卫的源流,明代的女真部落主要分成三大部分:1、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2、海西女真,分布在今吉林松花江流域;3、野人女真,则散居于黑龙江沿岸与库页岛等地。因为建州女真投的比较快,其首领阿哈出被明成祖朱棣封为建州卫指挥使。建州卫这块地方,成为大明的羁縻卫所,接受名义上的管辖。后来,鉴于建州卫的地盘太大,阿哈出一个人管不过来,经由阿哈出推荐,他的亲家猛哥帖木儿被朱棣赐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PS:据《李朝实录》记载,为了拉拢建州女真,朱棣还娶了阿哈出的女儿,不过就算给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一百个胆子,也不敢以朱棣的长辈自居。)这位猛哥帖木儿很牛逼,牛逼到什么程度呢?只提一点就够了,这老哥后来被努尔哈赤追尊为“清肇祖原皇帝”。意思很明显,爱新觉罗家族荣光的起点,打他老人家这儿开始。董山,则是猛哥帖木儿的次子。那建州右卫又是怎么来的呢?猛哥帖木儿在和七姓兀狄哈野人女真作战时战死,彼时董山被俘,眼见建州左卫没人继承,董山的叔叔凡察接过了担子,成为建州左卫的主人。哪知几年之后,董山被放了回来,原本属于自己的人丁、家产都没了,董山岂能甘心,便把官司打到了北京御前。经明英宗朱祁镇居中调停和稀泥,特规定凡察和董山两人的级别一致,都挂都督同知衔,但从原建州左卫中析出了建州右卫,由凡察统领建州右卫,建州左卫老大的位置还是交给董山。《清史稿·列传第九》载:“凡察、董山争卫印数年而不决。七年二月甲辰,英宗用总兵官曹义议,析置建州右卫,凡察、董山皆进都督同知,董山以旧印掌左卫,凡察以新印掌右卫,敕分领所属,守法安业。毋事争斗。”此时的建州卫指挥使,是阿哈出的孙子李满住,因其年老,不大过问具体事务,而董山又是李满住的女婿,建州卫的很多事情,都让董山给“代劳”了,因此董山逐渐野心膨胀,想一统建州三卫,顺带还打起了明朝的主意。04不过,在大军正式出动之前,朱见深却没有打算按常规套路出牌。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末,锦衣卫指挥使武忠带着朱见深的谕旨,前往辽东面见董山,旨意里是这么说的:“现在朝廷数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能够开拔;但如果董山能够彻底认识到错误,悔罪归顺,则可以对其进行奖谕......”一开始,董山听闻朝廷即将会有大动作,头皮一阵发麻,毕竟自己还没整合完女真各部的全部有生力量,现在找大明硬拼,那是找死,顶多趁边军不注意,发动个突然袭击;听到后面,董山心里大乐:小皇帝还是愿意息事宁人的,不如暂时低头服个软,等这阵风头过去,再干抢劫事业!可武忠接下来所宣读的谕旨内容,却使得董山一阵眩晕:“着董山本人入京朝贡谢罪!”这条计策的毒辣之处在于:如果董山抗命不从,那辽东边军便立刻开拔,展开铁血镇压;如果董山乖乖听话,那事情更好办了,直接釜底抽薪,你本人都到北京去了,我有10000种办法可以拿捏你!同时,京城里的锦衣卫指挥使很多,之所以会选择让武忠来给董山传话,朱见深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武忠并不是汉人,而是海西女真的后裔,同为女真人,可以使董山放下防备;另外,武忠是孙太后他哥、会昌侯孙继宗的女婿,和皇家沾着亲,忠诚度可以保证,不会临时反水。在武忠的反复劝说下,董山最终同意前往北京朝贡。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凡董山敢从牙缝里蹦出半个“不”字,整个建州左卫怕是要灰飞烟灭了。《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八》载:“命锦衣卫带俸、署都督指挥使武忠,往谕建州、毛怜等卫都督董山等。初,董山等谋为叛逆,屡为边患。朝廷命将帅师往征之,至是始畏服。故命忠赍敕,以责其累畔之罪,令改过自新,因而奖其归顺者,令益效忠义。”05董山跟着武忠到达北京之后,朱见深的态度出奇的和蔼,派人告诉他们:好不容易来趟京城,乐意住多长时间都行,用不着着急回去!接着,下诏知会鸿胪寺,董山等人在京时不仅食宿全部免单,还要派出专门的接待人员当全职导游,陪着他们满四九城的嗨皮。面对朱见深一连串的糖衣炮弹,董山那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去,开始逐渐沉迷在北京这个花花世界里。一直过了四五个月,也没有一丁点儿要回家的意思。而朱见深,恰好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五月,辽东边军那边一切准备停当,朱见深便给李秉与武靖伯赵辅下令,让他们趁着董山还在北京,建州女真群龙无首的大好时机,迅速进兵,找回前两次战败的场子!可笑的是,董山对自己即将被偷家的情况一无所知,还在跟鸿胪寺的官员讨价还架,要求朱见深再给自己加一倍赏赐,并且扬言,假如不满足他的要求,那么等他回到建州左卫,就要继续提着刀带人上访了!得到报告的朱见深暗暗偷笑:先让你得意一段时间吧,再过几天,你就该掂量掂量,到底该用什么态度来跟朕说话!朱见深的保密工作做的十分细致,拿到赏赐之后,董山并没有察觉到朝廷有什么异样,心满意足的踏上了回建州的道路。五月己丑,复以左都御史李秉提督军务,武靖伯赵辅佩靖虏将军印,充总兵官,发兵讨建州;而董山等留京师,会赐宴,其从者语嫚,夺庖人铜牌,事闻,有诏切责;既而,予马值、赉采币如故事。董山、李古纳哈乞蟒衣、玉带、金顶帽、银酒器......董山等辞归,鸿胪寺通事署丞王忠奏:“董山等骂坐不敬,贪求无厌,扬言归且复叛,请遣官防送。”宪宗命礼部遣行人护行,复赐敕戒谕。06按说搞偷袭这招是一条绝佳的妙策,可大明的官老爷们死要面子,礼部主事高冈上了一道奏疏,认为大明是天朝上国,怎么能把羁縻卫所的长官骗到北京,不教而诛呢?这个先例一开,大明东北、西南各省分布着的大大小小,成百上千个小酋长该怎么看朝廷?接着高冈提出了补充方案:可以把已经在返程途中的董山秘密押往广宁,暂行拘扣;再把与董山同行的其余十几个人放回,由他们对建州女真各部进行劝谕。如果建州女真同意归还历次所掠人口及财物,并保证不再侵犯辽东,则放回董山;反之则将董山押赴京师治罪,大军出征马踏建州。兵部会商之后,觉得高冈的建议可行,朱见深也没什么意见,便下诏让李秉把董山直接扣在了辽东总兵府里。按照官老爷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董山等人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形势比人强,他只能屈服;可董山偏偏没有轻易就范,反而在辽东总兵府突然露出贴身武器,瞬间暴走,砍死砍伤明军共26人!闹出人命了,这下,想不打都不行了。ps老王估计,朱见深早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之前他之所以会同意高冈的意见,完全是为了预备打仗,而高冈那个奏疏,明显就是想控制战事规模省钱。毕竟,董山如果真能忍得下这口气,这场仗就打不起来了。靖虏将军、总兵官武靖伯赵辅等奏:“奉命拘留董山等于广宁,谕令先遣家属数人,还告部落,归我所掠人口,毋再犯边,已各遣还至。取山等一百一十五人至帅府,宣敕旨。戒谕未毕,山等即逞凶肆詈,袖出小刀,刺伤通事人等。臣等见其势恶,即令甲士擒捕之,其在驿夷人哈<土答>哈等一百一人,闻知亦各持刀乱剌馆伴兵卒。臣等俱即擒捕,当时格杀二十六人,余皆囚之以俟命。”07九月二十四日,李秉和赵辅率兵两万九千余人,分左右两路从抚顺出塞;为确保万无一失,明军还特地提前知会了朝鲜。朝鲜方面则派出中枢府知事康纯,领兵一万余人,从建州女真的侧后方展开围追堵截(从明军的战前布置来看,一切都很像150多年以后的那场萨尔浒大战)。此时建州左卫群龙无首,到十月初四,董山老营所在地费阿拉城被明军轻易攻破,共计斩杀638人、活捉94人、俘虏131人,建州左卫元气大伤。朝鲜军队也进展的相当顺利,生擒了建州卫都督李满住及长子古纳哈。《平夷赋有序》载:“强壮就戮,老稚尽俘,若土崩而火灭,犹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猪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大捷传来,董山这个被偷了家的光杆司令彻底没用了,反正留着也是浪费粮食,干脆一刀砍了去。就这么着,董山被斩,其死党分别被发配往福建、广东两省安置。此次战役,被称之为“第一次成化犁庭”事件;因发生在农历丁亥年,也被称作“丁亥之役”。对于这次战役,史书的记载大多讳莫如深,而这场战役的最高决策人雄才大略的明宪宗朱见深,在后世的史书中,大多只剩下了他宠爱老保姆万贞儿的花边新闻,至于原因嘛,懂的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