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票价恐涨?电费3年暴增75% 总座:涨价只是时间问题
台北捷运公司近3年电价涨幅75%,增加成本14亿元,并将于11月董事会中讨论因应策略。(刘彦宜摄)
台北捷运公司近3年电价涨幅75%,增加成本14亿元,并将于11月董事会中讨论因应策略。有议员认为票价应遵循使用者付费原则,但也有议员担忧调涨将降低乘客搭乘意愿。北捷总经理黄清信表示,明年市府虽已调降租金,但仍推估会亏损2.4亿元,会持续推广副业,避免调涨票价,个人立场以先缩减优惠为主,但调涨只是时间问题。
民进党议员赵怡翔指出,北捷目前每年都有盈余,并没有财政压力,就算明年亏损,也没有严重亏损到要思考票价涨幅的程度,且票价没有占收入太多,就算涨票价对于公司财政也没有太大差异。捷运非赚钱事业,仍应以维持公共服务为主。
民进党议员颜若芳也说,北捷本业大众运输作为服务性质一定会亏损,而其余附属事业则是用作打平大众运输的亏损,目前市府已调降租金,让北捷不至于发生营运困难,而附属事业或受托经营事业都是获利的状态,因此仍争取不要调涨票价,避免民众降低搭乘意愿,从而达到永续城市的目标。
新党议员侯汉廷则说,北捷28年没调涨过票价,若以2001年25元计算,约等于如今31元,若以物价调涨的角度看,票价应调整至31元。而北捷将于2025年全面更换闸门,纳入QR Ccode、信用卡等多元支付,民众对于透过电子支付花费敏感性较低,因此票价增加不见得会让消费者过于抵触,仍应遵循使用者付费原则。
国民党议员徐弘庭提醒,很多民众不清楚北捷电费和民生电费的差异,北捷除对中央大力喊话比照民生用电或采专案优惠外,如在车站的充电座,也可以贴标语告知民众。而董事会中有许多市府代表,也应展现态度。
黄清信回复,北捷至今每年都有赚钱,明年市府租金自55.9亿元减免至43.9亿元,虽已疏导北捷财务压力,但推估明年仍会亏损2.4亿元。11月董事会将针对电费涨幅提出因应策略,包含减少优惠、调涨票价等,他当然不希望票价调整,但在目前趋势之下只是时间问题,北捷还是要认真面对财务上的挑战。
他坦言,北捷近3年增加14亿元成本,加上薪资调整共21亿元,收入没有增加,成本却是大幅成长,加上系统一直扩充,重置基金也同样增加,2026年重置基金将来到55.9亿元,以目前收入来说根本缴不出来,如此一来系统安全投资就会暂停,长期来说将影响安全和服务品质。
黄清信说,票价涨幅敏感,若纯粹以数字探讨来看待票价,北捷1年载7.3亿旅客,3年增加14亿电价成本和7亿多元人事成本,等于要1人分担约3元,但只要副业收入提高,就可以少涨一点,仍将民众的支出天花板锁定在1200月票,他的立场仍认为从缩减优惠开始,若后续仍无法负担,调涨票价才会是选项,「能不调涨就不调涨(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