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保租房用地拟供应19宗 布局力促职住平衡
本报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北京发布2024年度拟供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用地项目信息,累计出让19宗,约72公顷土地。
其中,朝阳、海淀供地最多,各出让5宗地块;丰台、顺义分别出让4宗、2宗;石景山、亦庄、昌平各1宗。
据了解,受供给方式调整影响,今年北京保租房用地供应相较往年有所减少,存量改造将成为主流供应渠道。
选址优先轨道站点
根据用地项目信息可以看到,今年的保租房供应中,不乏一些位置优越的项目,比如朝阳区的崔各庄集租房项目,位置邻近阿里新总部,位于电子城北扩区,附近有地铁15号线崔各庄站,项目占地大约5.25万平方米。
另如海淀区芳恰园项目,紧邻地铁16号线的西北旺站,周围腾讯、百度、新浪、本站、联想、滴滴等互联网大厂云集。
此外,丰台区在地铁郭公庄车辆段拟供应两个项目,邻近地铁郭公庄站、白盆窑站,位于丰台科技园东区,两地块用地分别为约8.09万平方米、9.26万平方米。
北京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北京今年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供应,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租赁住房筹集目标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进度,以及“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圈层间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梯次承接要求,更加注重空间供需结构的优化引导。
在选址上,拟供用地的选址布局优先向现状和近期建设的轨道站点、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周边以及“两区”“三城一区”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周边的生活空间区域集中,有效促进职住平衡,不断提升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推进首都居民“住更宜居”。
从供应计划来看,今年保租房的拟供应用地中,既有集体土地,又有综合用地配建、城市更新、回迁安置、存量改建等方式。
北京规自委表示,今年将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中心城区疏解提质要求,通过增量供应和深挖存量,有效盘活成熟就业区域周边存量非居住用地资源、疏解腾退闲置房屋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赁住房用地供应。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在2月份就公布了全年拟供应的保租房用地信息,为历年来最早。北京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强调,下一步将按照以需定建、应保尽保的原则,通过市区两级“早部署、强联动、勤调度、快审批”,扎实做好租赁住房用地要素保障,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存量改造将成主流供应渠道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十四五”时期要通过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需求。同时明确保障标准,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
据了解,为支持住房租赁发展,国家从2017年开始加大租赁用地供应,比如推出集体经营建设用地、R4用地、竞自持用地、竞配建用地,或者在存量土地(如仓储用地等)上新建保租房。
具体到北京市场,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期间住房保障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期间将筹集保租房40万套(间)。
根据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数据,2021年北京租赁住房供应在住宅用地中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至30%,体量达318公顷;2022年,北京租赁住宅用地和住宅用地均为300公顷;2023年,北京租赁住房用地与住宅用地分别为273公顷、300公顷。
据了解,今年北京保租房用地供应面积锐减,与供给方式变化相关。除了利用住房租赁用地新建外,城市更新类的改造项目将是北京保租房供应的重要组成,尤其是在城市核心区域。
此前,已有多个城市从2022年时就开始积极鼓励利用存量盘活资产改造租赁住房。不少城市将闲置的人才公寓、公租房、企业员工宿舍等存量房屋转化为保租房,租金也远低于市场化长租公寓。
去年9月份时,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细化既有非居住建筑改建公寓型、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部分技术要求的通知》,明确在确保安全和满足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加层。同时,引用《民用建筑通用规范》规定,2.2米以下的空间不计入总面积,以满足“不增加建筑面积”的要求,此举拓展了非居建筑改建的想象空间。
ICCRA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然表示,从行业层面来看,鼓励存量房转为保租房是推动租赁住房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举措。
(编辑:卢志坤 校对:颜京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