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城何以呈“凸”字形?

1991年,侯仁之再访匹兹堡大学

中轴凸出,两翼对称

◎朱祖希(著名史地学者)

在中国历史上,除却长城而外大多数城墙都是呈方形或长方形,也有少数受诸多自然地理的条件或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呈圆形,或斗形的。但是,像北京老城这样呈“凸”形的城,却是历史长河中的孤例。而其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在明嘉靖年间加筑了北京外城。

北京外城的修筑

明永乐决定迁都北平,并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拓展南城,即从原元大都城南城墙(今东西长安街一线)拓展至今“前三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一线,而最终完成用砖包砌,则是在明正统年间。这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内城。当时的南城墙之外,仅有东西遥相对应的天坛和山川坛两大建筑群。

北京外城的修筑,是明嘉靖年间的事。据《明世宗实录》载,还是在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定西侯蒋琬即提出过拟修外城的事,但未被采纳。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西北告警,群臣奏请增筑外城,并说:“古者有城必有廓,城以卫民,廓以卫城,常也。若城处居民尚多,则有重城。凡重地皆然,京师尤重。今城外之民殆倍于城中……宜筑外城。”有的更搬出:“太祖皇帝肇基南京,京城之外复筑土城,以护居民,诚万世不拔之基也……”何况,南城之外,还有皇帝要去祭祀,行大礼的天坛、山川坛也需要护卫等等。后嘉靖采纳了群臣的奏请,命相度兴工修筑。原计划先修南城,再往北与原元大都土城相接,形成一个大的围合,护卫北京内城。但不想由于朝廷财政拮据不得不作罢。所以只修了南面的一部分,即日后所见的外城,并辟正南的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东面的广渠门、西面的广安门,还有北侧的东便门、西便门。

这样,北京城就形成了人们在后来所看到的,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呈“凸”字形的城墙。

北京外城的重要性

外城修筑之后,虽没有内城的城墙那么高大雄伟,却护卫了内城,且承担了作为帝都所在地的其他功能。特别是清兵入关并成为“京师”,实行“满汉分治”之后,外城承担了许多如城市居民、会馆、商业、娱乐等功能。

永定门位居北京城南大门的重任,东面的广渠门则成了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特别是在明朝初把皇城墙东移,将一段运河水路揽入城中之后,南来的船只无法直接进入积水潭中,广渠门的大通桥便成了实际上的码头所在。前门大街以东是当年商业会馆(行业会馆)的集中分布地,明朝京城的税关就设在崇文门里。

西面的广宁门(后改称广安门),更是“万国朝宗,四方会归”天下十八省所隶以朝觐、谒选、计谐、工贾来者,莫不遵路于兹”。明清两代的数百座士子会馆几乎都集中分布在广宁门里的宣南地区。所以,清乾隆帝说:广宁门西接卢沟(桥),“是门为中外孔道,尤不与它等”。

北京外城两块城砖的历史文化价值

1979年夏,美国匹兹堡大学访华团一行17人来到北京大学,与有关专业的教授分组进行了座谈。就在座谈行将结束的时候,旅华团的一位负责人委婉地表达了一个愿望:北京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现在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而旧日的城墙也拆除了。想来一定有不少的城砖留下来,能不能由北京大学赠送一块给匹兹堡大学,作为两校之间文化来往的一个纪念呢?

北京城墙上拆下来的旧城砖何止千万,居民住户都可以随便使用。但是,如果作为一件礼品送往国外,还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有关部门终于找来了两块带有文字的城砖。并决定由北京大学赠送给匹兹堡大学。

就这样,这两块北京城砖通过海运寄到了美国。后来,侯仁之先生应邀到美国讲学并来到了匹兹堡大学。当他看到供在专用柜中的两块城砖时,专门为师生讲了城砖上的铭文:大明嘉靖三十六年窑户王保造,即是说这两块城砖是公元1557年造的,也就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的第65年。就在这时,展厅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