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垃圾治理 借鉴台湾「化废为宝」经验
▲京台生活垃圾治理交流研讨会透过视讯举行,台湾嘉宾介绍社区如何将废油回收,再制成为肥皂。(图/记者陈政录摄)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将迎来一周年,为交流、借鉴台湾成功经验,北京市东城区25日举办「京台生活垃圾治理交流研讨会」,与远在高雄的台湾会长进行视讯交流。其中,台湾经验最让北京与会人员印象深刻的,是垃圾回收后「化废为宝」的能力,以及公民自觉、循环经济理念等。
大陆自上海市于2019年7月,首次祭出强制性垃圾分类措施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陆续成为各省市的重点工作,北京市也于2020年5月1日,开始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今日的研讨会后,北京市还预计于下月中旬,由朝阳区与台湾方面再次进行生活垃圾治理交流。
▲北京部分地区采取可以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箱」,民众乱丢、不分类将被登记。(图/中新社)
前环保署长沈世宏首先以视讯致辞方式分享,当年台北、台湾推动垃圾分类时,透过明订罚则、举办比赛、动员村里长等基层参与,综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前高雄市环保局长吴家安也对台湾在收运生活垃圾时的组织管理,以及垂直横向连结分工进行说明。他表示,台湾许多社区采取定时、定点固定收运的方式,垃圾车还会播放世界名曲—少女的祈祷,其中垃圾车的准点率、民众的配合度,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前金门县环保局长傅豫东提到「循环经济」理念,和台湾回收物「化废为宝」的成功经验,如透过资源回收四合一计划,整合社区民众、回收商、地方清洁队和创设回收基金,让回收产业达到永续经营。他补充,台北、新北市在垃圾处置上,采「随袋征收」,一方面分担财政成本,一方面鼓励人们减量、回收,但若北京或其他地方要施行,须考量各地条件不一,可能产生的「垃圾流窜」问题。
▲京台生活垃圾治理交流研讨会。(图/记者陈政录摄)
就此次研讨会交流经验,北京市东城区城管委固废管理科科长孙治中在受访时表示,台湾把塑料(塑胶)垃圾,变成包包或再制成生活制品,是很值得学习的部分。
东四街道六条书记高春生说,他负责的社区多为传统平房,不适合设置智慧型垃圾回收站点,因此目前采取垃圾不落地,派小车定时收取的方式,对于早出晚归者,也有设置专门的区域提供服务,跟台湾有一定的相似,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他认为,台湾已推动垃圾分类20年,北京只有一年,可在学校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培养民众自觉,并考量积分奖励,他期待有更多机会和台湾交流,包括实地探访。
研讨会上,还安排高雄三民区安泰里里长刘高钿,视讯分享当地社区基层组织及动员垃圾分类过程,以及高雄市林园区文贤里里长黄三源,说明地方资源回收油再制造成手工皂经验,和最后的双方问答。
本次研讨恰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将满一周年,由来北京市、区城市管理部门、街道社区的100余人,和在高雄的台湾会场视讯连线,牵线两岸专家、管理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在垃圾管理这项「关键小事」上互学互鉴。
►修图修到厌世!这款CP值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