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将开「AI课程」 广招老师组「AI教育讲师团」
▲北京的中小学将加入AI通识课程。(图/CFP)
记者蔡绍坚强/综合报导
北京市所有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从下个学期开始,都将开设人工智慧(AI)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并招聘、培训中小学人工智慧师资,设立「AI教育讲师团」。
北京市7日发表《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慧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确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将全部开展人工智慧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
北京市指出,学校可将人工智慧课程独立设置,也可与讯息科技、通用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融合进行。其中,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慧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慧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北京市提到,将探索AI赋能的新型「双师课堂」组织实施模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社会资源单位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人工智慧实验室、体验馆、综合展厅、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建设中小学校外人工智慧实践基地。
北京市表示,人工智慧教师队伍将逐步建立。各区各校将从讯息科技、通用技术、科学、数学等学科遴选有兴趣、有基础的教师,形成人工智慧教育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区、校将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转岗培育等方式充实人工智慧教育教师队伍﹔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师资,组建市、区两级「AI教育讲师团」,探索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专业人士常态化到校开展人工智慧教育。
北京市还将实施中小学教师「百千种子计划」,吸引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分批重点培养北京市人工智慧教育领域100位专业名师和1000位骨干教师,辐射带动所有任课教师。
此外,北京市教委也将进一步规范人工智慧应用准入。支持人工智慧研究机构和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联合组建人工智慧测试场,制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人工智慧产品评测标准,分学科、分类型开展相关产品教育教学、学习辅助能力评测,推动中小学教育人工智慧产品合规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