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士科T17、T18有诡?黄珊珊:公开招标如何图利特定厂商
前台北市副市长、民众党立委黄珊珊。(本报资料照片)
北投士林科技园区地上权案争议,前后任北市府再度交锋,蓝营质疑图利财团。民众党立委黄珊珊今指出,奇怪?「底价」与「决标价」不是很简单的经济行为吗?为何连经济也要泛政治化。
黄珊珊在脸书指出,「底价」就是厂商可接受的「竞争价格」,T16/T17/T18第一次估价权利金底价86亿8888万元,如果是厂商可接受的竞争价格,为何没有厂商来投标?
黄珊珊指说,「决标价」就是厂商的「愿付价格」,第三次估价权利金底价81亿8092万元,很清楚就是厂商可接受的「竞争价格」,所以有厂商愿意出价投标;然而底价终归只是底价,想要得标就必须从底价「往上加码」,因为各家厂商都不清楚竞争对手有哪些,因此愿意加码多少是能否得标的唯一关键。
黄说,如果得标厂商能「事先知道」没有竞争对手,那为何要往上加码?直接底价+1元就可得标;很显然就是「无法预知」竞争对手有哪些,所以只能加码至厂商的「愿付价格」。
黄认为,愿付价格与底价间有差额,才会又所谓的「溢价」,溢价率越高当然对政府越有利,但是,也要厂商认为有投资效益才可能出高价溢价得标。
她表示,如果不清楚经济行为,可以去第一果菜市场拍卖场看一看蔬果拍卖,什么叫做「竞标」?农民运来台北的水果有拍卖底价,拍卖时出高价者得,如果只有一个人出价,只要比底价高者就得标,难道也要质疑为何没有二个人投标?
黄珊珊认为,出价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没有第二组竞争者,投标者才会出自己愿意出高于底价的『愿付价格』,地上权是公开招标,不能禁止任何人投标,请问要如何图利特定厂商?
黄珊珊强调,请不要将经济行为泛政治化,底价终归只是底价,更重要的是T16/T17/T18最后的「决标价」让市库入帐12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