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狼师化名租屋开课 议员批:市府监督失灵
北市1名高姓补教老师因涉嫌猥亵未成年女学生被判重刑,但该狼师竟还化名租屋继续教学,让家长担忧不已。(本报资料照片)
台北市大安区1名高姓男子,曾任补习班讲师,因性侵未成年学生于今年3月遭判刑,却仍长期以化名在私人商务教室授课收费一事,引发社会哗然。台北市议员王欣仪20日痛批,教育局早于2013年即撤销其补习班立案,并限制其担任补教人员,却未及时掌握该人持续授课情形,直到媒体揭露后才启动处置,显示市府对「类补教场域」的监管与查核显然失能。
教育局表示,已于今年4月15日召开补习班不适任人员认定委员会,并于4月18日实地稽查,将依《补习及进修教育法》裁罚最高25万元。
王欣仪指出,根据北市教育局补充说明,只要授课具备固定场址、对外招生5人以上并收费,即属补习班范畴,若未依法立案即属违法,显示局处原本就有明确的查处法源,却无法及早发现、处理该名不适任人员的授课行为,是否反映出教育局长期稽查人力及能量不足、资讯掌握慢半拍?
王欣仪质疑,现行的「不适任人员查核机制」是否仅局限于已立案的补习班?对于使用化名授课、空间性质不明、游走在法规边缘的「灰色教学场域」,市府是否仍缺乏有效的识别与防堵工具?
王欣仪呼吁,面对制度破口,教育局应尽速研议设置「检举奖励制度」,鼓励民众主动吹哨通报违规补教行为,以社会监督补强行政查核的不足;同时应建立跨局处协查机制,由教育局主责,会同北市警察局、社会局、都发局与税捐处等单位,定期进行资料串联与联合查核,强化对非法补教场域与不适任人员授课行为的掌握与处置。
王欣仪强调,透过资讯整合、实地稽查与通报制度,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儿少教育安全防线,且台北市作为首善之都,更应率先完善儿少学习场域的安全防护机制,不容任何一位狼师以化名继续潜伏在教学现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