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青银换居」推2年仅11户入住 交通、环境成阻碍
南港区东明社会住宅为台北市「青银换居」计划首案。(本报资料照片)
为提供高龄友善居住空间,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在2022年推动「台北市社会住宅青银换居计划」,但有民代发现计划推动至今仅11户入住社宅,且北市26处社宅中只有5处开放长者申请,其中更有3处社宅距离捷运站仍须10分多钟的车程,强调这些问题迫切改进;都发局表示,由于长者有住不习惯、希望家人一起同住等原因,2023年已调整计划并有初步成果。
台北市议员曾献莹指出,台北市共有10万户长者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宅,但北市府推出的「台北市社会住宅青银换居计划」,推动2年后如今却只有11户入住社宅,计划落实比例不到万分之1,同时也发现大多数民众根本没听过青银换居计划,但都发局没留意计划推广成效,无法发现落实效果不佳原因。
他说,另外目前北市在共有26处社会住宅分散在10个行政区,但只有5处社宅参与青银换居计划,北市总社宅参与青银换居比例不到20%,还有一半的行政区未参与到计划中,且参与计划的「内湖行善社宅,万华青年社宅1区,南港东明社宅,松山健康社宅,文山兴隆D2社宅」,大多交通不便,未将长者出行的需求纳入考量,增添长者的不便,增加计划推动阻力。
对此,都发局表示,由于2022年提出试办计划主要以提供一房型为主,经过1年的试办后,发现多数长者希望有家庭照顾者陪伴入住,故自2023年起检讨计划,并新增东明社宅,采多元房型资源释出方式,而有初步成果。
都发局说明,因为多数高龄者长年居住公寓,习惯楼层低、实坪大、住户单纯的居住空间,担心入住社宅后需改变生活、部分长者需定期就医需仰赖交通便捷性,都是影响高龄者搬家意愿的原因,因此向高龄者提供搬家前的心理建设、协助旧家整理,以及搬迁后适应环境,也需要仰赖社福团体提供专业咨询辅导及家人陪伴。
都发局指出,2022年后计划做滚动式调整,有新完工社宅或空户释出纳入计划,皆会重新调整公告办理,19日再公告纳入新增「文山区和兴水岸社会住宅」与「内湖区旧宗社会住宅」办理社会住宅青银换居计划,目前共提供8处、23户社宅资源办理社会住宅青银换居计划,计划屋源已分布6个行政区,未来仍会逐步依各营运案场及完工进度检讨释出屋源,逐步增加至各行政区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