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严防登革热 千名志工孳清总动员
台北市政府8日上午特别动员12行政区,共计1825位环保志、义工与市民,办理「全市孳生源清除日」,以严防登革热。(台北市政府环保局提供/刘彦宜台北传真)
梅雨季节到来,蚊虫开始活跃,每年5至6月常有连续性降雨,雨后易产生积水容器,成为登革热病媒蚊的孳生源,加上疫情解封涌现出国旅游潮,登革热境外移入病例增加,可能引发本土登革热疫情发生的风险。为提前整备预防登革热,台北市政府8日上午特别动员12行政区,共计1825位环保志、义工与市民,办理「全市孳生源清除日」。
环保局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虽已解封,但登革热防疫仍不放松,天气逐渐炎热潮湿,也是蚊子大军出动的时候,只要0.5公分的雨后积水,蚊卵就能成功孵化为幼虫孑孓,并且有机会成为病媒蚊。除蚊之道首重清源,不让孑孓生长就能减少成蚊数量,进而避免传播登革热。
环保局指出,此次孳生源清除日活动中,环保局也特别向民众说明居家环境中容易忽略的孳生源,例如家户普遍利用种植盆栽绿化环境,但是盆栽底盘容易形成积水,必须定期清洗并保持干燥,而水耕盆栽则应定期换水,清除积水容器的水可以倒在平坦地面使其干燥。另,屋顶天沟、树穴、车棚帆布或2楼以上的阳台盆栽底盘等位于高空的孳生源,更是不能放过,应定期巡查,避免防疫漏洞。
环保局说明,在公共区域部分,针对全市456里定期进行里喷药消毒工作,统计今年1至3月,共计喷药消毒562里次。自5月起,每里提升为每2个月喷药1次,加强邻里全面消毒。北市蚊媒监测中心亦导入科技防疫,于车站、住宅区、商业区、近山区住宅及近农地住宅等布设诱杀桶及诱卵桶,掌握病媒蚊活动强度。
环保局补充,像是后巷、防火巷、居家环境周遭等私人领域,则需要民众共同投入维护,包含经常巡视家户内外可能积水的容器,倒掉积水,清除废容器,刷除容器内壁残留的蚊卵等,透过落实「巡、倒、清、刷」4步骤,降低登革热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环保局呼吁,防治登革热应以「孳清为主,喷药消毒为辅」,避免病媒蚊产生抗药性,民众应提高警觉,落实居家环境清洁和自我保护措施,才能健康平安地度过登革热流行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