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四”的80后自述: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你敢不敢买房!

人生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决定,都可能改变财富命运买房这事尤甚。

林骏小懿振宇是三个生于1985年的同龄人,是的,今年35岁,就是那个所谓“中年危机”的年龄,但如果你期待接下来是几个房奴的凄惨故事,那大概你要失望。

心里只有工作年轻人

现在让我们从最开始的2008年盛夏说起,这是他们大学毕业的那一年。

林骏读的是城市规划专业,顺利进入了一间知名的规划院工作,他一直觉得看着自己参与设计的项目竣工验收,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小懿学的是广告专业,她应聘的是一家房地产垂直门户网站,岗位是广告业务销售,有提成的工作更容易激发她的斗志。

振宇,对大学年代兼职的某国际餐饮集团情有独钟,毕业后直接留店成为经理终极目标是坐进办公室成为区域管理者。

三个年轻人,满腔热情,希望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房子对于他们来说——nothing。

中国人买房平均年龄27岁

时光荏苒,2012年的春天,度过了职业生涯最热血的3年,林骏实在不想再画图了,枯燥、无聊、薪资不高、加班成为常态,于是他做了第一个改成财富命运的决定——裸辞。

“卖房地产广告”的小懿刚开始熟悉业务,就遇上了2009年前后那波楼市低迷,开发商卖不出楼,广告投放预算减少,但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蚕食传统媒体市场份额,小懿开始有了一点积蓄。

那个钟情洋快餐的振宇,不费吹灰之力就从经理当上了高级经理——副店长——店长,离坐进办公室只差一步。

这几年间,振宇只是偶然看过一些关于房价的新闻,小懿已经在耳濡目染之下,开始对买房有了最初的概念,而林骏也没有想到他后来成了三人当中买房最多的人。

一项关于全球购房者平均年龄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买房平均年龄27岁,遥遥领先发达国家,这消息遭到很多网友非议,但这也许是真的。

2012年春节后,与小懿谈了多年恋爱的朋友提出一起买房子结婚的计划,两人一个月内就锁定了当下最热门的刚需板块,一套85方的两房,品牌开发商开发,大社区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地铁新线就在家门口,这个理想的上车总价110万,单价不到13000元/㎡,双方父母给了3成首付之后,月供5000多元。这时,小懿和男朋友的愿望是3年内赚到100万,把贷款还清。

小懿对自己买的第一套房还是很满意的

结婚和买房原本是不成立的两条平行线,不知道什么时候两条线交集在一起,婚房成了刚需,房价上涨成了丈母娘的错。因为准备结婚,小懿成为三人当中最早买房的人,若干年后她很感激结婚买房这个不成文的规定。

Nothingis impossible

2012年年中,林骏的父母想把家里一套闲置楼梯楼卖掉,换成电梯房给儿子日后成家。闲来没事的林骏一有空就去找中介聊天,咨询怎样能把自家房子卖个好价钱,怎样能寻找到笋盘入手。日子有功,两三个月后林骏已经和几个中介成了哥们,并从他们口中得知,市场上有些炒家会寻觅一些老城区的楼梯楼,一次性付款买下,与真正业主签订《全权委托公证书》,再通过装修改造吸引真正买家,然后再过户,从中赚取差价,一般低总价、楼层低、带好学校学位或者改造空间大的房子会更受欢迎。

这一席话可谓价值千金,林骏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房子还能这样玩,于是他决定从自家房子入手,将闲置了一段时间的这套楼梯楼重新粉刷,包括厨卫用具都重新装修购置,看起来焕然一新。在中介哥们的帮助下,这套房子最终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售出。

尝到甜头的林骏,跟父母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的赚钱逻辑,于是这套房子的钱就成了林骏的初始资金。在后来林骏找到一个有钱朋友合伙,朋友提供60%的资金,林骏负责找笋盘,沟通中介、装修、买卖交易等整个流程,利润对半分成。

刚入门炒房的林骏坦然,开始不免有忐忑,为了了解楼市走势,几乎每天都去看房,一二手的都看,半年时间下来,对广州各个区域的价格和楼盘有了很深入的认识。

2012年底到2014年底,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面,林骏已经从买房小白蜕变成一个专家,经手的房子有10套之多,更重要的是由于房价一路单边飙涨,平均每套能赚20-30万左右,最高的一套赚了差不多50万。比起日复日坐在办公室的枯燥生活,林骏这些年真是意兴风发,总是说“时间自由,能赚钱,真棒”!

至此,27岁的这年,三人中就只剩下振宇是“无产阶级”了。常说三年一轮回,下一个三年,会不会更好?

买房,靠的是直觉和冲动

时间来到了2015年,小懿那个赚到100万的小小愿望,已经通过房价的上涨实现了,至于贷款的事情,她已经不急于还了,随着宝宝的出生,她更希望置换一套学位房三房

寻寻觅觅了一年多,因为要迁就老人家,又要考虑房子不能太旧、学位好以及预算等问题,小懿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房子,但2015-2016年间北上深的房价已经飞涨,四大一线城市中就剩下广州那么淡定了,凭借自己的行业敏感度,小懿知道不能再磨蹭下去了,不然以后更买不起。于是,优先考虑小孩日后读书问题,小懿在2016年年中买了一套越秀区省一级小学的老破小学位房,总价75万,首付7成,购入后马上出租,租金收入每月1800元,月供无压力。

尽管已经把两个购房名额用完,但焦虑的情绪并没有因此减少。相反,两套房子都不能满足改善需求,加上广州房价有补涨的预期,无论是什么,先买了保值增值,总比拿着现金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行内人那里听到接力贷一词,小懿想到了公婆还有一个购房名额,于是一周时间内就敲定了老荔湾的一套80方两房单位,总价246万,在家人的帮助下凑齐了3成首付,月供8300元。

病急乱投医的小懿回忆,其实在短短半年里,选的这两套房子都不是很满意,但如果不是这波骚操作,几年后遇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她并没有资格say yes。

小懿手握3本房产证,无聊的时候会拿出来看看

2016年,林骏也没闲着,除了忙着那盘“生意”外,他自己也在年底入手了黄埔核心位置一套240方的豪宅自住,单价20000元,一年后翻倍了。

难忘涨疯了的2017年

果不其然,2017年春节后“广州楼价领涨全国”、“广州价格洼地正在被填平”等一篇篇报道,刺激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楼价就像海鲜价,不到一年时间,广州大多数的楼盘涨幅都超过50%,更有直接翻倍的。

这一年,广州楼市似乎都处在“330新政”的后劲当中,利率上浮,双合同导致首付高昂,房价始终不肯下来,业务愈发娴熟的专业“炒家”林骏赚得盆满钵满,但做这个行当的人也越来越多,林骏花了更多的心思在装修上,在这批“炒家”的推动下,市场上一套套“老破小”变成了高颜值的“样板间”。买房买得很及时的小懿,此刻三套房子涨幅也超过50%,已经远远跑赢大多数的同龄人。而弥漫在焦虑情绪下的振宇,终于在这片混沌中上了车。

单价22000元/㎡,总价165万的黄埔两房,因为双合同的原因,首付接近90万,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的振宇选择了装修贷款,分5年还清,头5年月供8000元。成为房奴的振宇,对自己买的房子说不出任何一点喜欢,地段一般、周边环境一边、楼层坐向一般,但“终于买了”四个字让他舒了一口气。

振宇的房子周边是村屋,他希望以后置换回市区

终究是时代的幸运儿

楼市起起伏伏,几番轮回,2018年以来,中央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广州终于开放了限价,楼价止涨,一些价值被透支的板块楼价更出现回落,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炒房的林骏手上还有3套房子没有卖出去,“放盘”半年了,5万、5万地下降价格,依然遇不到爽快的买家,于是他开始把这些“精致的样板房”放到民宿平台出租,他坚信这只是短暂的守候,一两年后当楼市春天再来的时候,他又能风生水起。而和他同期进规划院的那批“中年人”,大多还过着机器般的生活,上有老下有小,供着唯一一套自住的房子,时刻担心着被裁员。

林骏忙着装修它的“猎物”,他说自己的用料不差

还混在房地产圈子的小懿生了二胎,正忙着在这个房价平缓期寻找她的dream house,因为享受了早年买房的红利,有了更多的底气去置换,也因此成为了市区那些大几百万的改善型产品的目标客户群。而比她工作能力出色,比她赚钱多的同行有很多,但从资产上,因为敢于买房,比起那些喜欢挥霍不善于理财的姐妹们,小懿无疑是人生赢家。

和2017年一起急着上车的刚需客一样,振宇已经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房,虽然成为了“双合同”下的牺牲品,但他的房子终究还是保值了。比起林骏和小懿,振宇的故事可能不值一提,但如果对比起更多还在买房这事上犹豫不决的人,他算是个好榜样。

生于1985年的他们,已经走在“奔四”的路上,他们都是幸运的,至少在过去10年时间里,努力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如果你房子买得足够多足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