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从捐血运动看台湾人的乐于助人(林彦良)

(中时资料照)

捐血运动在台湾已推动甚久,从民国63年开始推行至今,且其推行也让台湾在医疗品质上有所进步,更改变了过往医疗资源不均的状况。透过各地捐血中心执行捐血任务,并经由一连串的检核,透过医疗网络让血袋能用在每一个关键时候。但今年即使许多人士大声疾呼,还是有「缺血」状况,为什么呢?

无偿的台湾推行捐血运动能这么久,就能够先看出台湾人乐于助人的特性。台湾人会捐血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为几项:一、出于帮助他人的初衷;二、因亲朋好友曾有人输过血,用捐血行动表达感恩;三、因为捐血纪念品。而不论是出于哪种原因,只要愿意挺身而出捐热血就能够帮助许多人。

很多人认为捐血是「想捐就可以捐」,这是错误的观念。捐血需要符还是需要符合相关的捐血资格。要真正能够捐血还需要在面谈室做一些小检测,通过血液检测后才能够进行捐血。而捐血可以分为两种,比较常见且能够在捐血车进行的是捐全血,而只能在捐血中心(室)进行的是分离术血小板捐血。后者并没有像捐全血的过程这么短暂,而是需要将近一小时半坐在沙发椅上让机器运行,将血小板分离出来,所以有时若要捐分离术血小板还会需要向捐血中心(室)进行预约捐血。

医疗财团法人台湾血液基金会每年会办理捐血人的表扬典礼,感谢每位捐血人无私的奉献,以及办理捐血活动的单位。因为血液不仅能够救人,甚至也能运用到做调查,协助医疗科学的发展等领域。例如先前调查新冠疫情是否有进入社区,就是利用捐血的相关血袋进行抽验。

不仅民间单位进行表扬捐血行为,总统每年也都会接见当年度绩优捐血人,卫生福利部亦致赠奖状给予已达到一定捐血次数的捐血人,这些都代表着政府肯定捐血运动。甚至许多艺人、政治人物也都会带头捐血号召民众响应捐热血。以马前总统为例,捐血次数超过200次以上,迄今即便已逾捐血年龄仍号召青年朋友进行捐血,此外,还有赖副总统、防疫指挥中心也都曾呼吁大家捐血。可见捐血是一个受到鼓励的互助活动。

然而今年可以明显感觉得出来,捐血中心呼吁大家捐血的频率较往年较高,常常出现血库备存量已快达警戒值。会有这状况或许与新冠疫情多少有所关联,前阵子台湾的疫情相当严重,确诊人数多,而捐血中心为了要保护医事人员以及受血病患的安全也有拟定一些限制措施。所以有些确诊康复后的病患在短时间内一样无法捐血,甚至有些民众捐完血后发现自己确诊也会发挥良心回电告知捐血中心。此外,在今年这么多名人呼吁大家捐血,但捐血量还是不足,这与「良知」是有所关联的:当知道所捐出的血液是要帮助别人,就会格外的谨慎,不要热心反造成困扰,白费了一腔热血。所以在疫情当下更会将自身健康状况以及家人的健康状况是否要捐血的考量因素。

还记得有一次在捐血时,一旁捐血的长辈和我分享的人生故事,多年前他的家人因为出了意外需要紧急手术,但在手术期间发生了一些状况需要大量的输血,但身为家人的他却因为血型不合而无法输血,只能在一旁干着急,但幸好后来医院还调用了捐血中心的血来支应,才让他的家人脱离险境,而为了感谢这位热血人士,这位长辈便一直持续捐血到现在,长达12年。

这则人生故事让自己感触甚深,平常我们认为小小的行动却能够拯救一个人的性命。不禁让自己反思,社会上有许多事情或许跟捐血一样,不去注意、关怀、协助对于自己来说不一定会有损失,但愿意多关注一点、行动一下有时意义会变得更不一样。乐于助人可能会被认为是鸡婆,但想想不就是有一群鸡婆的人,愿意多帮忙一点,才能够让大家的生活更便利吗?如果没有人愿意多付出一点关心交通用路安全,那么红绿灯坏掉就只能等到警察巡逻时才会有人通报,如果没有人愿意多付出一点关心深夜邻里的可疑人士,那么可能或许会有闯空门事件发生。

台湾人爱助人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在生活中或许可以发挥乐于助人的天性,对于弱势族群、家庭暴力事件、交通安全等,都能够像捐血运动一样帮助一下,没有协助或许是不会怎样,但协助了可以更不一样,或许能够减少憾事的发生,或许因为这热心也能让自己避免危害,多付出一点、多关心一点,展现台湾人乐于助人的天性更可以让增进社会善的力量。(作者为大九学堂二期学员、国立台南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博士生)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