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灾害启示录—疫情中的人同此心(张继莹)
《铁泪图》正如我们看到水果商染疫的消息,我们是感受到这种剧变发生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的恐惧?还是只把焦点化约到他的足迹又害了多少人呢?(张薷摄)
1870年代,中国坊间出现一批专门绘制灾民灾情的图册,这些图册中有饥民形销骨立的模样,也有卖身求生的情节,更有人吃人的惨况。这批图册有很多名称,但总称为《铁泪图》,意思是读到此图的人,即使铁石心肠也会伤心落泪。
这些图册所画的主题是始于1876年,发生在中国北方连续五年的严重旱灾。由于灾情最重的是1877-1878年之间,各地滴雨未降,农人抛荒,商贾休业,百业萧条,人民大量死亡,因此后来的人称此次旱灾为「丁戊奇荒」(1877-78即丁丑、戊寅两年)。
过去发生灾荒的时候,政府即会以荒政应对,赈济钱粮,辅助百姓度过荒年。历代政府莫不以事先预备为最高法则,因此在平时都会充实各地储粮的仓储,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延续性的灾害耗尽了地方仓储,此时清廷亦面临各种压力而无法调度物资解救受旱灾之苦的百姓。伤亡的数字不断增加,逃荒的人亦不绝于途。
此时一批江南的绅商主持民间的义赈,推动募款,救援北方的灾民。为了让一般人都能理解灾情下人民的苦痛,这些绅商不用文字宣传,而是将灾情刊印成图册,分发各处。识字的人可以随文观想,不识字者亦能见图解义。希望让北方数省的灾变,变成人人同感的苦楚,《铁泪图》系列的作品于焉产生。画册中有其写实的一面,却也不免为了宣传目的而略显夸张。但是为了让远在江南的人能够感同身受,稍微夸张一点也是宣传很好的策略。
这与我们今日处理灾害的策略是不相同的。过去因为资讯不发达,因此很需要这种渲染的手法来为灾情加热,让远在他方的事件恰如在我身旁发生。今天的我们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资讯过度泛滥不但无法协助处理灾情,还可能让大众陷入无谓的恐慌。所以,我们今天最常见到的是不停的澄清与更正,尽量简化讯息内容,以此来为过热的灾情议题降温。
虽然古今有别,但有一点可能类似。那就是在江南绅商看到《铁泪图》时,真的就能体会到那些遭逢灾变的人所受的苦吗?正如我们看到水果商染疫的消息,他们在极为日常的活动中,一夕间变成了疫情的灾民,同时又传染给周边的人。我们是感受到这种剧变发生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的恐惧?还是只把焦点化约到他的足迹又害了多少人呢?
《铁泪图》的最后一幅总是告诉大家,慷慨解囊可以得到上天赐福。灾害中从来不乏捐钱、捐物资的人,但能够体会他人痛苦的人可能不多。在此「宅」在家里的时候,或许该让自己的心更贴近受疫情所苦的人。除了医疗帮助人们恢复健康、抵抗病毒外,该如何恢复日常,可能已经超出金钱可以弥补的范围,这需要更多的关注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