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主管都是笨蛋!新研究证实:彼得说得有道理

图文/镜周刊

就跟莫非定律一样,「彼得原理」乍看也像个玩笑,带点酸葡萄黑色幽默,直到你放眼四周的职场生态,才惊觉:这家伙,怎么那么准?

彼得原理的内容如下:「在组织当中,每位员工都将升迁到他/她无法胜任职位为止。」

猛一看这是废话,每个人当然都会升迁到他能力的极限为止;但仔细推敲却会发现这句话揪出了许多现今大型企业官僚结构里的通病:某位下属因为绩效亮眼,被提拔到另一个部门主管;不久后缴出不错成绩,又被升迁到另一个单位当经理,经过几次调职,这位主管终于升到了一个他完全不适任的位置上,从此仕途停滞,反而在这个位子上蹲得最久,老大不掉,不只让下属痛不欲生,公司和机构也因为整个部门绩效下滑,付出昂贵代价

「看看你工作的职场,找出那些已经爬到他无法胜任位子的主管,」首创彼得原理的加拿大学者Laurence J. Peter说:「你会发现在每个组织架构中,奶都会浮到咖啡的上层(西谚),直到酸掉为止。」

Laurence Peter在1968年写成《彼得原理》一书,上市后立刻登上畅销排行榜,大卖百万册。但作者本人是位教育学博士,在大学授课教的也是教育学,而非管理学,他对组织中常见弊病的犀利观察,显然并非严谨科学论证下的「原理」,而是意在不言中的嘲讽文。但妙得是,他所讽刺的对象并不因此认为这本书是个笑话,反而慎重其事地长篇大论,讨论起了「彼得原理」对组织的杀伤力光是《哈佛商业评论》历年来就有好几篇相关的文章研究

显然,「彼得原理」即便不是放诸四海皆准,也戳中了不少人类阶级架构颟顸的要害。

为了探究「彼得原理」的真实性,今年稍早有三位美国经济学教授──明尼苏达大学的Alan Benson、麻省理工学院的Danielle Li和耶鲁的Kelly Shue──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长期追踪214家美国企业5万多名业务员,在6年期间的业绩变化和升迁历程,结果发现竟一如彼得原理所预测,获得升迁的几乎都是超级业务员,而这些人当上主管后几乎都因为缺乏管理能力而表现不佳。

「我原本以为这些超级业务员当上经理之后,最差就是个普通的主管罢了,毕竟有些能力是可以带到主管职位的,有些则不行,」Benson教授说:「但研究结果显示那些业绩最好的业务员被拔擢之后,全都成了最差劲的主管,却让我始料未及。﹞

研究者推测,很多老板只是图个方便,用绩效数字来决定升迁,因为这样最简单,也较符合「表面上」的公平,可以刺激其他的业务员为了升迁而努力拚业绩。但学者警告,这样的升迁模式有可能让组织蒙受双重损失:超级业务员被调离第一线之后,势必流失原本的客户,而当上不称职的主管又会拉低整体部门绩效。

至于在官场上,又该如何破解「彼得定律」造成的笨主管现象呢?畅销书卧底经济学家」作者,也是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Tim Harford认为,别迟疑,把他炒了就对了。「当有人不再胜任他的工作时,我们不应等他们自己辞职,而应该直接叫他们滚蛋──或者更好的作法,是把他们降回原本做得好好的低阶职位。识人不明很糟糕,但明知提拔不对的人还不认赔杀出,又更糟糕,你看英国政坛就知道了。」

资料来源:Financial Times, Forbes

更多镜周刊报导超级多语通的世界(一):为什么有人会说多种语言铜臭味太重美青少女杂志TEEN BO$$挨批肤浅市侩雪花世代(上)】「只管给糖 不必捣蛋」 美国年轻人被呵护过头